
风水罗盘全解,玄学网精心推出风水学入门知识系列讲座,从风水罗盘发展历史开始介绍,风水罗盘逐层详解;风水罗盘使用,介绍综合、三合、三元三种风水罗盘;不仅引用古今名家风水罗盘的注释,图解和口诀,而且配上风水罗盘的使用方法图解,还引用大量例子讲解风水罗盘。
罗盘,又称罗经、罗庚、罗经盘等,是风水师从事风水活动不可没有的重要工具。罗盘是现代指南针的前身。罗盘以「卯」代表东方,以「午」代表南方,以「酉」代表西方,以「子」代表北方,以「巽」代表正东南,以「坤」代表正西南,以「干」代表正西北,以「艮」代表正东北。古代风水师将宇宙中各个层次的信息,如天上的星宿、地上以五行为代表的万事万物、天干地支导,全部放在罗盘上。有了罗盘,风水师就可通过磁针的转动,寻找最适合特定人或特定事的方位或时间。
风水罗盘全解,风水罗盘是利用磁针的磁极性来指示方向的,在磁针的四周置有方位盘,就可以利用指南针判定方位了。在方位盘上按照一定规律和原理排列一些有意义的字词,就使得方位盘有了占卜的意义和作用。风水罗盘就是这样一种用于建筑风水的占卜工具。
罗盘发展
罗盘的出现,据文献记载,是在宋代。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指南针的4种安置方法:水浮法、碗唇旋定法、指甲旋定法和缕悬法,但都称不上是真正的罗盘。对罗盘的最早记载是在南宋,曾三异在《因话录》中记载道:“地螺或有子午正针,或用子午丙王间缝针……天地南北之正,当用子午,或谓江南地偏,难用子午之正,故丙王参之。”这里的“地螺”即是“地罗”, “地罗”源自地盘,地盘因主要作用是分度列向定南北,《周礼·体国经野疏》:“南北之道谓经。”故地盘又称经盘。所以,地螺、罗盘、经盘都是一个意思。
由于罗盘有着相当长的发展过程,罗盘发展由简至繁,有多种款式。又由于凤水派别和大师的不同,罗盘也有不同的种类。风水罗盘全解,就种类来讲,明清以后有三合盘、三元盘和综合盘三种。而同种类的罗盘也因风水师传的不同和产地的不同有些微小的差异。同一种罗盘因为尺寸的不同,所容纳的圈层内容会有所不同,不同流派和产地也会有些差异。
从古代简单的罗盘,发展至今日的复杂多样的罗盘,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期间的许多真相已不得而知,只能从出土的和现有的实物,以及文献资料去寻求一点斑驳的痕迹。
据文献记载,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磁性指南针的指向特性,早在战国園时期就开始使用一种叫做“司南”的占卜用罗盘。《韩非子·有度篇》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至东汉初年王充在《论衡·是应篇》更详细地说道:“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杓是以磁石仿北斗星而磨制成的匙状磁体,柢是匙柄,地是占卜盘的地盘。据王振铎先生考证复解原的司南,地盘已有八卦、天干地支和二十八宿的内容,与汉代流行的式盘地盘相类。这里已有后世罗盘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指极磁体与方位盘,可见司南是一种具有占卜性质的磁性指南仪器,也可以说司南是风水罗盘的早期形式。
汉代的式盘是一种占卜盘,其大多是用于六壬和奇门遁甲术的六壬和太乙九宫占盘。从现已出土的若干个六人盘看,其是由上下两盘叠合而成。
罗盘用途
使用罗盘来定中线,定中线即测量确定建筑物的坐向和门向的线位,是在建筑物的中心下罗盘,需要弹线或拉线通过建筑平面中心十字线,以与罗盘天心十道线相吻合,十字线向应该与建筑物墙体平行。这样,当转动内盘时,通过十字线或天心十道,可知建筑物的坐向。
使用罗盘定方位。定方位是为了将建筑平面划分为若干个方位,看某物在某方位的吉凶。例如用八宅法定方位,就用罗盘按八卦将建筑平面划分为八个方位,可推知建筑的八宫方位,并用建筑的坐向卦宫来讨论建筑八宫的吉凶。
至明清时,罗盘又添加了许多新层次,已成为风水流传的有《罗经门针》、《钦定协纪辨方》等著述,而《钦定罗经透解》和《钦定罗经定》均对罗盘作了分层讲解。由于明代以后命理学和日家与风水揉为一体,使风水学变得复杂起来,此时罗盘也已发展为多层而细密的分度,一般少则几层,多则几十层,十分繁杂。风水师既可以其“乘气、立向、消砂、纳水”观天,
又可“测山川生成之纯驳,以辨其地之贵贱大小”来相地,还可“推算吉日良辰,依时而行”。正如《罗经解定》所说:“凡天星、卦象、五行、六甲也,所称渊微浩大之理莫不毕具其中也” 。
总之,与中国风水学从早期的较多科学成分的择宅术,发展为后期科学与玄学混杂的风水术历史相一致,罗盘也由早期以简单的辨方乘气罗盘,而发展为繁杂的带有玄学命理的风水罗盘。
罗盘种类
由于罗盘有着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罗盘发展由简至繁,有多种款式。又由于风水派别和大师的不同,罗盘也有不同的种类。就种类来讲,明清以后有三合盘、三元盘和综合盘三种。而同种类的罗盘也因风水师传的不同和产地的不同有些微的差异。仅笔者收藏的罗盘就有20余种不同的款式,罗盘的圈层与内容则又随其尺寸的大小而异。
同一种类的罗盘因尺寸大小的不同,所容纳的圈层内容会有所不同。不同流派和产地也会有些差异,如同样是三合盘,安徽产的“微盘”和福建产的“建盘”就有所不同,而香港和台湾所产的三合盘又不同于内地所产罗盘。
就产地来说就有安徽休宁、广东兴宁、江西赣州、福建漳州、浙江杭州、浙江温州,近代以来河北、台湾、香港、马来西亚、日本也生产堪舆用罗盘。国内安徽休宁万安桥的老吴鲁衡店的制经作坊,已有近300年的制作罗盘的历史,其一直保持了手工制作的传统,且精度较高。近代以来,台湾和香港生产的机制铜面罗盘质量和精度均较高,较著名的商号有通胜、翰辉、东定等。
安徽休宁万安桥罗经作坊历史悠久,据李士澈先生调查,休宁万安古镇曾有方秀水、吴鲁衡、江仰溪三家制作罗经盘的祖传作坊。清初以汪制经盘最具名气。各姓均以杨筠松、蒋大鸿式的堪舆罗盘为主业,其制作找术及使用原料仍保持着清康熙、乾隆以来的风格。抗战后,方、汪两家相继歇业。现在由詹运祥先生继承着吴家涵记“吴鲁衡罗经店”的制作工艺和风范,带领其女及婿继续生产吴家“微盘”。吴鲁衡生于康熙四十年(1702年),自幼心灵手巧,寻师研修学问,习制经盘并精通工艺。约于雍正年间(1723 ~ 1735年)在万安桥古镇开创“吴鲁衡罗经店”。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吴鲁衡卒,其后人秉承祖业,继续制作“吴鲁衡罗经”,并兼制“洋式日晷”及“节气日晷”等,其产品行销中国城乡,甚至远传至日本、朝鲜、南洋诸国及欧、美各地。所制罗经,享誉海内外。1915年, “徽盘”获民国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发的1093号奖凭,同年被选送美国费城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并获得金质奖章。
下面就罗盘的三种类型作一简介:
三合盘
三合盘的主要特征是由三层二十四方位组成,即有地盘正针、人盘中针和天盘缝针三环,其结合其他层环的内容使用,以定向、消砂、纳水等。三合盘又称杨公盘,据李定信先生研究,这是因为杨筠松在晚年时期为便于消砂、纳水,依据日景方位一干维辅二地支,改为一干维辅一地支的双山时加上了天盘缝针和七十二龙等层环,对风水罗盘进行了一次改造之故。
三元盘
三元盘的主要特征是有易卦六十四卦圈层,一般只有一层二十四方位,即地盘正针,其可用元运推其方位之吉凶。三元盘又称蒋盘或易盘,据说易卦层是由蒋大鸿先生创立的。
综合盘
综合盘是综合了三合盘和三元盘的一些主要圈层组成的,其主要特征是保持了三合盘的地盘正针、人盘中针、天盘缝针和三元盘的易卦层,以及两种罗盘的其他主要圈层,所以综合盘层数细密,内容庞杂。
除了以上特征外,判别三合盘与三元盘的另一方法是在盘面上看,地盘二十四山的阴阳分配格局是不同的。
罗盘尺寸与圈层
由于使用者和使用对象的不同,以及使用方便等原因,罗盘有大小不同的尺寸和圈层内容。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常见的罗盘直径尺寸有11种,自最小的2.8寸盘到18. 6寸盘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种尺寸规模。近现代生产的罗盘尺寸系列如下:2.8, 3.4, 4.2, 5.2, 6.2, 7.2, 8.2, 8.6, 10, 12, 18.6寸。2.8-5.2寸的为小型罗盘,6.2-8.6寸的属中型罗盘,8.6寸以上的属大型罗盘。在北京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收藏着直径超过30寸(1米)的特大型罗盘,这是目前发现的最大尺寸的古代风水用罗盘。小型罗盘直径小,圈层内容少,精度稍差,如3.4寸的罗盘仅有9环,但小型罗盘却有着携带方便的优点。而大型罗盘圈层内容多,信息量大,精度高,但其尺寸大,不方便携带。所以中型罗盘较为适宜,如6.2寸的罗盘有22环内容,一般说来已足够用。不过风水师察看大型地盘或阴宅则常选用精度高的大型罗盘。当然水平精湛的风水师即使使用小型罗盘也无问题,这与风水师的业务水平和个人爱好有关。而初学者则以选中型罗盘为佳。
至于罗盘盘面的圈层环数的多寡,常见的罗盘则从最小的9层到36层不等。在胡国慎所著《罗经解定》一书中,则推荐使用直径12寸的罗盘,其认为罗经直径必为12寸,应一年12月,周三径一,围经则为36寸,应周天365度,层数必24环,应岁时24节气。
罗盘的构成
在罗盘的制式上有水罗盘和旱罗盘的区别,水罗盘是浮体磁针,旱罗盘是中轴支撑式磁针。前者是中国传统的形式,后者是明代以后由国外传来。明代以前多用水罗盘,使用时天池中注水以浮针,磁针是经磁石传磁后的细钢丝或铁丝制作,浮体是选用雄鸡羽毛的羽干,将磁针穿于羽干的中部,就制成了浮体磁针,投入天池中就可以使用了。早罗盘明末自海外传来之后,逐渐流行于世,传统的水罗盘逐渐式微。清中叶以后的罗盘大多为早罗盘制式,而现在人们能常见到的多为近现代制罗盘,所以我们主要讲近现代的旱罗盘构成。
罗盘主要由内盘、外盘、天池指南针三大部分构成,另外还有天心十道。
内盘
内盘为圆形,罗盘的各种内容刻写于内盘盘面的不同圈层上,内盘可以转动,是罗盘的主要构成部分,吉凶占验全在于兹。
外盘
外盘为方形,在内盘的外面,是内盘的托盘。盘面无字,与汉代的式盘不同。有些罗盘特别是内地产罗盘则无外盘,使用时不太方便。有外盘者多为香港和台湾近现代生产。
天池与指南针
天池位于罗盘中心,内置指南针。早期罗盘使用注水浮针,即水罗盘,罗盘中间凹陷,以能蓄水浮针,故称天池,后世虽改用早罗盘,但仍沿用其名。而指南针的形式有两种,一是较为传统的形式,仅用一圆形直针,指南一端用红色涂染,因为按阴阳五行之说,南方为火,为朱雀、为赤雉之血所染,故配以红色。另一为近现代的形式,类似于钟表的指针,指南端为红色或有箭头;而指北端为黑色,顶端为一圆环,两侧带有凸角。这一形式极为有趣,圆环称为牛鼻,凸角称为牛角,其象征牛头,有牵引导向的意思。中国是一个以农业立国的国家,农耕离不开牛,在古代的黄历中,看某年如何,首先要看有几牛耕田,牛数越多预示着某年的收成越好。因罗盘中有24节气等内容,与农业关联密切,所以指南针的这种形式,蕴含着罗盘对事物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易于辨认磁针的指向。
在天池的底部有一条红线,称海底线,其对正地盘正针的子午正中方位,在其北端两侧有两个红点,使用时磁针的北端要与底线的北端重合。在现代产的罗盘中,天池底部常用表示东南西北的十字线,更方便辨认。
天心十道
天心十道是固定于外盘上且通过天池中心的两条相互交叉垂直的红线,当转动圆盘时,依靠天心十道线就可读出盘面上的内容,由此可推知线向方位吉凶如何。无外盘者则无天心十道线,使用罗盘时需要弹线定向。
如何选择罗盘
罗盘有多种类型,多种尺寸,材料多样,生产厂家也有多家,质量参差不齐,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罗盘的购买选择是一件不可忽视的内容。以笔者的经验,购买罗盘除要选择适合本派和尺寸合宜的罗盘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磁针要平直
磁针不得弯曲扭转变形,两端平衡,指向准确,转动灵敏,且能在1分钟之内平稳定针,如长时间颤动不稳则不理想。
天池底部的红线指南北
即天池内海底线两端必须指向着内盘的南北正中(地盘正针子午正中)。严格来说,海底线北端应指向缝针二十八宿虚宿和危宿的界缝,而南端应指向缝针二十八宿张宿三度,可用天心十道线来校正。关于这一点,堪舆家王仍在《南针诗》一书中讲得很明确:
虚危之间针路明,
南方张宿上三乘,
坎离正位人难识
差却毫厘断不灵。
因为在构造上,内盘和天池是两个独立的部分,天池是镶嵌在内盘的中心的,如果工艺不精或安装疏忽就会造成海底线与内盘子午正中有偏差,所以要十分小心地选择。
天心十道线成直角
由外盘四边正中小孔引出的两条连线,通过天池中心应相互垂直地交叉在一起,即纵横两条交线的夹角为90度。如要验证其是否垂直,可转动内盘使一条线重合在正针子午正中,如垂直的话,那么另一条线必定在正针卯酉正中。
内盘转动要灵活
此指内外盘之间虚位不多,内外盘之间结合较为紧密,但又无阻塞之感,转动手感较好。
内盘盘面字体工整、清晰
盘面内容正确,分度精细。有铜盘面、木盘面和纸盘面之分,以前两者最好。
外盘必成平行四边形
外盘要面平角直,现代产中型以上罗盘在外盘上置有水准仪,使用较为方便。
材料适合
制造罗盘的材料有天然木材,如樟木、柚木等;有合成木材,如胶木板、夹板等;还有电木、塑胶板等。天然木材和电木等材料制成的罗盘平面光滑,不易变形,但电木质罗盘质量较重。合成木质罗盘价格便宜,但易变形。
颜色合适
盘面的颜色有金面和黑面两种,字体则有金字、黄字之分,金属盘面的字体有四凸两种。金盘面字体清晰,但光线反射较强,较适用于视力较差者或光线不足的地方及光线弱时使用。黑盘面光线反射弱,适用于视力好者或光线较强时使用。此外,还应要求罗盘美观大方,手感良好。
罗盘使用方法
罗盘在风水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无论是龙脉的来向,还是房屋的坐山朝向等都离不开罗盘,正确使用罗盘是勘察风水的重要诀窍。
风水中罗盘的使用方法比较简单:想要勘察住宅的生旺方向(吉方),需将罗盘置于某宅的适中位置。为使罗盘水平,通常将罗盘放一个有三寸厚的米盘上。在正式测定位向之前,还要清除周围的金属物,以免影响磁针的正确指向。
定中线即测量确定建筑物的坐向和门向的线位,是在建筑物的中心下罗盘,需要弹线或拉线通过建筑平面中心十字线,以与罗盘天心十道线相吻合,十字线向应该与建筑物墙体平行。这样,当转动内盘时,通过十字线或天心十道,可知建筑物的坐向。
风水罗盘全解,测定方向的具体方法是:用罗盘(托盘)正中的红线(风水托盘均装有一个十字红线)对准假定中的某个方向,再转动罗盘,使磁针与天池海底线(罗盘上的南北磁子午线)平行,再看红线在圆盘上指的是什么字,最后根据罗盘的一系列原理推知所定方位的吉凶。若为凶,则要继续调整罗盘红线所指的方向,直至找到吉地为止。
罗盘的持法与观察位置
风水师察看风水,除审局面势外,总要以罗盘判明方向或方位。在精确作这步之前,有时会手执罗盘先大概看看。其方法是稳定站立,双手执罗盘于胸前,并使罗盘保持水平状态和尽量使外盘边线与建筑墙体平行来初验。
如初步定建筑的方位,需立于建筑平面的中央,人背对建筑的坐山,面对建筑的朝向先行大致观测。如定中线即建筑坐向或门向,既可立于建筑之内又可立于建筑之外观测,如在建筑之外,则人面对建筑坐山,背对建筑的朝向。一般来说,建筑的内外都要观测。
定中线
定中线即测量确定建筑物的坐向和门向的线位,是在建筑物的中心下罗盘,或在门口中线下罗盘,需要弹线或拉线通过建筑平面中心十字线,以与罗盘天心十道线相吻合,或十字线交点与罗盘天池中心吻合,十字线线向应与建筑物墙体平行。这样,当转动内盘时,通过十字线或天心十道,可知建筑的坐向如何。较简易的方法是用有天心十道线的罗盘,可将外盘靠于建筑的墙体或家具上测量,但其精确度稍差。
为使罗盘易处于水平状态,在罗盘下垫上3寸厚的米。现代罗盘有些在外盘上设有水平仪。
定方位
定方位是为了将建筑平面划分为八个或若干个方位,或看某物于某字上以论吉凶。如用八宅法定方位,就用罗盘按八卦将建筑平面划分为八个方位,这种方法又叫定“八宫放射线”。其方法是,在建筑平面中心点下罗盘,按八卦方位可推知建筑的八宫位置,或察看大门在何方位上,并以建筑的坐向卦宫来讨论建筑八宫的吉凶。
建筑的平面千变万化,有些简单,有些复杂,如何确定建筑平面中心有必要讨论一下。对于传统建筑来说,中心点应在建筑脊標之下,因为此处为前后屋面坡,即阴阳的分界线。为了使问题明晰化,我们将建筑平面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来讨论。
矩形平面
该类平面只要把平面四角用对角直线连接起来,那么两条对角线的交叉点就是平面的几何中心。
三角形平面
三角形各边的中点与对角连线的交点即是其几何中心。
其他不规则平面
对于一些不规则的平面,有多种方法来求其中心点:
一、几何法
因为就建筑来讲,平面基本上是以矩形平面组合而成的,一般是由一个主要的矩形为主,局部有些四凸,这样用填平法将其转化成较规则的矩形平面即可求出平面中心。
二、重心法
把一个复杂的平面剪下来,放到一个长顶针的上面,就可测出建筑平面的重心,平面的重心和中心有时不完全重合,但一般情况下会非常接近。
另外,对平面中心的确定还应注意两点:
- 一是对一栋多层建筑来说,一律以首层平面中心为准;
- 二是每一房间的中心以每个房间的平面求出。
阴宅定线位
阴宅定线位有两种方法:一是以棺椁首尾中点的连线定线位,称为内分金;一是以坟墓的碑碍的坐向定位线,称为外分金。在唐宋时代贵族的阴宅中,由于规模大,有墓室,讲究风水的坟墓也用定方位的方法,依据风水要求对墓室进行布局。
怎样使用罗盘定方位
要准确测定家宅的坐向,需站在大门之外,距离大门口3步的距离,面对着大门口去测定。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要将罗盘放在胸前,使罗盘的边线与大门口互相平衡,这样才可以准确地找出这间住宅的山向。
古时所有人都住在独立的楼房之中,要找出山向非常容易。现代大多数人都住在高楼大厦之内,根据实战经验,由地面至5楼的住宅,受地面磁场的影响较大,需以整座大厦的坐向为单位本身坐向。测定的时候,要站在大厦正门之外7个脚印处去测定。
建筑坐向的重要性
建筑的坐向对建筑的居住和工作环境质量影响很大,建筑坐向的选择涉及到当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建筑用地情况等,需要综合考虑。一般青况下,要满足冬季能争取较多的日照,夏季避免过多的日照,有利于自然通风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景观环境的因素。由于中国地处北半球和有季风气候的特征,所以南向和偏南向在中国是较理想的朝向。
判断建筑的坐向是确定建筑中线和方位的基础,如果建筑的坐向判断失误,那就全盘皆错了,所以这一步十分重要。传统建筑一般来说坐向分明,较易判断,但现代建筑形式多样,有些坐向的判断有一定的难度,但最重要的是判断生气来自何方。就一般规律来说,生气来之方即可作为建筑的朝向。当情况比较复杂时,需做综合分析来判断。
判断建筑坐向的依据
有的建筑的坐向容易判断,但有些却十分困难,如要做到得心应手,需要大量经验的积累。有的人认为房屋入口方向即为建筑朝向,其理由是“气”主要是由门口进来的,而一般建筑的门口是在前面的。有的人则认为窗子多开的一面为建筑的朝向,认为窗子可进气,而且窗子多朝向景观比较好的方向。有的认为景观好的一面为朝向,有的认为地势低的一面为朝向,因为后有靠山。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实际情况亦是十分复杂的。
房屋的坐向确定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 房屋大门的方向;
- 房屋平面的形状;
- 房屋的使用功能和家具的布局;
- 室内空间的情况;
- 开窗的多少、位置、大小及可见景观情况;
- 房屋周围环境与景观情况;
- 地形地势情况;
- 日照与自然通风的情况。
罗盘山向的应用
罗盘上的山向经常应用在以下4个地方:家宅、床、写字台和灶。除了找出家宅的坐向,去判定这一间是否风水宅之外,睡床的方位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因为每天我们有1/3的时间睡在床上。书房一定要在住宅的文昌位上,因为文昌位影响着住在这所住宅的人的学业。而厨房内炉灶的方位一直都很重要,因为太代表主妇,这个位置直接影响主妇的健康和地位。
三合罗盘的使用方法
现在流正统三合盘(即杨公盘)最大特点是有三层二十四向,即所谓地盘正针、天盘缝针和人盘中针,一般用地盘正针格龙立向,人盘中针消砂,天盘缝针纳水。
二十四山的定制
人类对方向的认识,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期,由早期的东南西北4向,发展到8向、16向、24向、36向、60向、72、120向、240向、360向、365向等若干不同的分度,越来越精细。然而作为一般的地理分向和航海等基本方位测定,24向是常用的。为什么以24向作为基本定向分位呢?这与二十四节气有关。
早期的发展中,中国这个以农业立国的国家,对季节节气的要求是最紧要的。中国人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便于指导农业的生产。最早记载二十四分位和二十四节气关系的史籍是《淮南子·天文训》。其中载: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斗指子则冬至,音比黄钟;加十五日指癸,则小寒,音比应钟;加十五日指丑,则大寨,音比无射;加十五日指报德之维,……加十五日指壬,则大雪,音比应钟。
地球一年绕太阳旋转一周为360度,一年365天,约每15天一个节气,即一年二十四节气。在罗盘模式中,时间和空间是两者合一的,罗盘的二十四分位与二十四节气的设置相关联。这二十四方位,即堪舆罗盘定向所称的“二十四山”,所谓“山”即指向。所以每山有15度。二十四山与八卦相配合,每卦配三山,在风水学中称为“一卦管三山” 。
二十四山是由八天干、十二地支和四维卦来表示的。所以在二十四方位中,十二地支是首先选用的,因为其代表着一年十二月和一天十二时辰,按照季节的变化顺序排列成一圆周,子在北,午在南,又恰如方位以及阴阳五行结合起来。并配以动物,称为十二生肖。为了与指导农业的二十四节气吻合,以及地理分向的方便,又将八个天干按季节顺序分配,四方四季各有两个天干,余下的戊、己两个天干虚设于这个模式的中央,这是因为十天干无法均衡分配于四方之故。为着占卜的需要又加上了后天八卦的四维卦,从而形成了今天所看到的二十四山的时空模式。所以二十四山的制定是深思熟虑的时空模式的结果。
三层二十四山的用法
在三合罗盘中,有三环二十四山,其名称、位置和用途均有不同。内环二十四山称为地盘正针,中环二十四山称为人盘中针,外环二十四山称为天盘缝针。地盘正针子午指向磁子午线,人盘中针后地盘正针半位合7.5度,天盘缝针前地盘正针半位合7. 5度。据说地盘正针和天盘缝针是由唐代杨筠松所创造,而人盘中针是由宋代赖文俊所创造。另有一说,地盘正针子午指向地磁极方位,人盘中针子午指向北极星方位,天盘缝针子午指向太阳子午方位。还有一种可能是由磁极随时间不断移动而造成的结果,以上诸说尚无定位,待考。
三层二十四山所用如下:
地盘正针(内盘)
子午指向地磁方位,以地磁为依据。地盘正针主要用于建筑的正位立向和格龙,即判定建筑坐山地脉和确定建筑的坐向。
人盘中针(中盘)
子午指向北极星方位,以极星为依据。古人云:地主静,其气后地盘半位,象征山峰之静寂,其来也缓,故为消砂之用。其层主要用来判断建筑周围之砂山等环境。
天盘缝针(外盘)
子午指向皋杲方位,即日影方位,以太阳为依据。古人云:天主动其气先地半位,象征水的流动,其来也速,故为纳水之用。该层主要用来判断建筑周围水流的情况。
罗盘是风水理气定向的主要工具,由于风水派别的众多,各家惯用自己的理论,所以导致罗盘有很多环数,以适应这种情况。如理气派就有八卦派、五行派、奇门遁甲派、三合派、玄空大卦派、飞星派、八宅派等众多派别,其各派理论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讲,风水派别只有形式派和理气派的区别,不过两者则是相互包含和相辅相成的,因为风水既要观察环境,又要选择方向,缺一而不成。以往说江西派为形势派和福建派为理气派是欠妥当的,其实杨筠松、曾文迪等对理气也是十分重视的。
罗盘的祝诀与八奇
作为一门术数技艺和生意,为了工作的顺利风水师在下针前须祷告一番,以祈求好运。他们正心诚意,端放罗盘,执针在手,叩齿三声,然后心中默祝:
天有三奇,地有六仪,精灵奇怪,故气伏尸,
黄沙赤土,瓦砾坟墓,方广百丈,随针见之。
咒毕,下针,针必三掷或七掷为准,始可以验八针之气。三奇与六仪是奇门遁甲中的术语,三奇是指:乙、丙、丁(又指日、月、星),六仪是指:戊、己、庚、辛、壬、癸。祝词意指希望得到神灵之助,以发现勘察现场的各种事情,有助于对风水吉凶的判断。罗盘下针后磁针有八种状态,可反映不同的内容。八奇为:
一搏,惧也,浮而不定,不归中线。说明地下有古板古器。 二兑,突也,针横,不归子午。说明地下有金属。 三欺,诈也,针转而不稳。 四探,击投也,半沉半浮。 五没,说明地下有铜器。 六遂,不顺也,针浮而乱动。 七侧,不正也,偏东或偏西。 八正,收藏中线。
据说前七奇皆不吉,只有第八为吉可用。因早期罗盘为水罗盘,需要下针这一步骤,多次下针是为了不断调整以取得磁针良好的工作状态——收藏中线。以上八奇中根据不同针的状态,要验出地下之物有些是无道理的,比如,如果说磁针不归子午,是受到了地下金属的影响是有道理的话,磁针沉没说明地下有铜器就毫无道理了,因为铜金属不会对磁针产生影响。
风水罗盘逐层详解
风水罗盘逐层详解,罗盘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奥秘不断探索的结果,罗盘上逐层增多的圈层和日益复杂的指针系统,代表了人类不断积累的实践经验,蕴含了大量古老的中国智慧。

第一层:先天八卦盘
今以十八层“微盘”为例,风水罗盘逐层详解。在罗盘天池的外面,是罗盘的第一层,上面有先天八卦卦象,其为先天八卦盘。八卦来自《易经》这部书, 《易经·系辞传》说:
古者包義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这是说八卦是人类在与自然的共生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系统知识,用来说明和指导事物现象和发展。八卦卦象源于以著草为笼具的笼占方法。卦象是由阳爻(一)或阴交(–)相互结合而成的,每一卦由阴阳交三叠而成,这样共可排列出八种不同的卦象,故称“八卦”。卦的观念就是阴阳这对相反相成的因素此消彼长的结果。所以对八卦生成《易经·系辞传》又说: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言凶,吉凶生大业。
这里进一步阐明了八卦的由来和运用。太极指元气,两仪即天地阴阳,四象则表四季四方,八卦则是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宇宙就是由这八种物质构成的,举凡世界万事万物皆可由八卦来象征和概括。
据《易经·说封传》的说法,后人将八卦分为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传说先天八卦是伏羲创造,所以先天八卦又称伏羲八卦;后天八卦是周文
王创造,所以又称文王八卦。于是也就有了两种不同的八卦图式,八卦图式是古人依据八卦的象、数、理和空间方位与时间顺序配合而成的,其使八卦体系进一步得到了形象的阐释。
《易经·说卦传》说: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卦名 | 乾 | 坤 | 震 | 巽 | 坎 | 离 | 艮 | 兑 |
卦象 | ☰ | ☷ | ☳ | ☴ | ☵ | ☲ | ☶ | ☱ |
自然 | 天 | 地 | 雷 | 风 | 水 | 火 | 山 | 泽 |
家庭 | 父 | 母 | 长男 | 长女 | 中男 | 中女 | 少男 | 少女 |
道德 | 忠 | 孝 | 仁 | 和 | 义 | 信 | 智 | 礼 |
人体 | 头 | 腹 | 足 | 股 | 耳 | 目 | 手 | 口 |
动物 | 马 | 牛 | 龙 | 鸡 | 猪 | 雉 | 狗 | 羊 |
宋代的学者据其画出了先天八卦图: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巽西南,兑东南,艮西北。相对的各卦卦象组成的阴阳交恰好相反,表明了八卦中天与地、雷与风、水与火、山与泽四对物体的对立统一,同时还反映出阴阳爻由多变少的规律,以及八卦与太极图的内在逻辑关系。
《易经·说卦传》又说:
帝出乎震,齐乎翼,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限。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翼,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话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概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轮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块。民,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限。上言帝,此言万物之随帝以出入也。
这是说万物发生于东方震属春,旺盛于南方离属夏,收获成熟于兑属秋、归藏于北方的坎属冬。这便是后天八卦的模式,离封在南,坎封位北,震卦位东,兑卦居西,乾卦在西北,艮卦在东北,異封位东南,坤卦位西南。以节令的春夏秋冬和方位的东南西北顺时而行,与五行学说图式相同。
八卦层在罗盘上的具体作用是以消亡水的方法来判断水的吉凶。
方位 | 东 | 东南 | 南 | 西南 | 西 | 西北 | 北 | 东北 |
先天八卦 | 离 | 兑 | 乾 | 巽 | 坎 | 艮 | 坤 | 震 |
后天八卦 | 震 | 巽 | 离 | 坤 | 兑 | 乾 | 坎 | 艮 |
消水
消水的意思是指先天来水,后天去水,风水术语称为先天破后天,主要用在阴宅吉凶的判断(如下图)。那么,先天来水后天去水之消水关系如下:
乾水流艮 坤水流巽 离水流乾 坎水流坤 兑水流坎 震水流离 巽水流兑 艮水流震

亡水
亡水的意思是指后天来水,先天去水,风水术语称为后天破先天,主要用在阳宅吉凶的判断(如下图)。后天来水先天去水之亡水关系恰好与消水关系相反:
乾水流离 坤水流坎 离水流震 坎水流兑 兑水流巽 震水流艮 巽水流坤 艮水流乾

在风水学中认为,如果建筑周围的来去水犯消亡水,主丁财两败。罗盘八卦层的这种消亡水的应用是很晚的事,也无什么依据。
第二层:地母翻卦九星盘
风水罗盘逐层详解,第二层是地母翻卦九星盘,地母翻卦九星盘。地母翻卦九星是从“小游年变卦”而来。《协记辨方》曰“小游年变卦,青囊经谓之九曜,亦名翻卦。从乾卦翻者为天父卦,从坤卦翻者为地母卦,皆由天定卦翻变而出。地理家之净阴净阳、三吉六秀、八贵十二吉龙,皆本于此。”
九星与八卦
在罗盘中有两个九星盘,一个是洛书九星盘,一个是地母翻卦九星盘,后者又叫坐山九星盘。洛书九星是一白、二黑、三碧、四绿、五黄、六白、七赤、八白、九紫的系统,坐山九星是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的系统,两者的名称和用法皆不相同。坐山九星的系统来源于天文学的北斗星,即现代天文学的大熊星座。北斗的第一颗星叫天枢,第二颗叫天璇,第三颗叫天肌,第四颗叫天权,这四颗星连成一个方形的斗,统称为魁。第五颗星叫玉衡,第六颗叫开阳,第七颗叫遥光,这三颗星连成斗的柄,统称为杓。在开阳、遥光的两侧还有两颗小星,左边的叫辅,右边的叫弼。这样北斗七星加上辅弼两星共为九颗星,堪奥家依据其演变出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九星,并配以意义和五行八卦用于堪與理气。

在坐山九星卦中,九星要与八卦配合,辅弼就合为一卦,称为伏位。在八卦中守着原卦位不动的卦就称为伏位。地母翻卦的意思是以坤卦为伏位,为辅粥,因为母即坤,地即坤,故称地母卦。同理,父即乾,天即乾,可称为天父卦。其余各卦则仍用本卦名相称。在数字方面辅弼或伏位用8来代表。现将坤卦配辅粥的九星八卦关系。
代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北斗 | 天枢 | 天璇 | 天玑 | 天权 | 玉衡 | 开阳 | 遥光 | 左辅 | 右弼 |
九星 | 贪狼 | 巨门 | 禄存 | 文曲 | 廉贞 | 武曲 | 破军 | 左辅 | 右弼 |
表意 | 生气 | 天医 | 祸害 | 六煞 | 五鬼 | 延年 | 绝命 | 伏位 | |
八卦 | 艮 | 巽 | 乾 | 离 | 震 | 兑 | 坎 | 坤 |
翻卦爻变
翻卦的意思是指卦的交变,爻变顺序是先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即由上爻经中爻至初爻,再由初爻经中爻至上爻,即由上爻开始“上、中、下、中、上、下”,这样阴爻变阳爻,阳爻变阴爻,多次反复,直至变完八卦。数为8的伏位卦不变,自数为1的生气卦开始变爻。
卦 | 象 | 数 | 九星 | 表意 |
坤 | ☷ | 8 | 辅弼 | 伏位 |
艮 | ☶ | 1 | 贪狼 | 生气 |
巽 | ☴ | 2 | 巨门 | 天医 |
乾 | ☰ | 3 | 禄存 | 祸害 |
离 | ☲ | 4 | 文曲 | 六煞 |
震 | ☳ | 5 | 廉贞 | 五鬼 |
兑 | ☱ | 6 | 武曲 | 延年 |
坎 | ☵ | 7 | 破军 | 绝命 |
纳甲
在罗盘上,八卦必须与干支发生关系才能与二十四方位关联起来,这种关联的方法叫做“纳甲”。八卦纳甲源自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一书,其是说明炼丹运火时,其火候随每月月亮的盈亏而变化,所以又称为月体纳甲。它是以八卦和干支表示月亮的盈亏,说明一月之中用火的程序,其以离坎两卦代表日月,其他六卦代表月亮的盈亏过程,八卦各配以干支。“纳”有包含的意思,所以叫纳甲。纳甲至宋代以后,有许多种方式演化出来(如下图)。

按照纳甲之说,八卦与干支相配如下:
乾纳甲(乾) 坤纳乙(坤) 異纳辛(異) 艮纳丙(良)

坎纳申、子、辰、癸 离纳寅、午、戌、壬 震纳亥、卯、未、庚 兑纳巳、酉、丑、丁
例如,坤卦配九星为辅弼,坤的纳甲是乙和坤自身,所以如果建筑坐山是坤卦,那么二十四山中的乙山和坤山均为辅弼星(如下表)。
卦 | 象 | 数 | 纳甲 | 九星 |
坤 | ☷ | 8 | 坤乙 | 辅弼 |
艮 | ☶ | 1 | 艮丙 | 贪狼 |
巽 | ☴ | 2 | 巽辛 | 巨门 |
乾 | ☰ | 3 | 乾甲 | 禄存 |
离 | ☲ | 4 | 戌寅壬午 | 文曲 |
震 | ☳ | 5 | 未亥庚卯 | 廉贞 |
兑 | ☱ | 6 | 丑巳丁酉 | 武曲 |
坎 | ☵ | 7 | 辰申癸子 | 破军 |
罗盘坐山九星
依据上述原理,在罗盘上,以坤卦为例的二十四山与九星的关系如下:由于罗盘盘面面积有限,所以九星每星仅以其中一个字来表示,如贪狼仅用贪字,文曲只用文字(如下图)。

二十四山 | 艮 | 寅 | 甲 | 卯 | 乙 | 辰 | 巽 | 巳 | 丙 | 午 | 丁 | 未 |
九星 | 贪 | 文 | 禄 | 贞 | 辅 | 破 | 巨 | 武 | 贪 | 文 | 武 | 贞 |
二十四山 | 坤 | 申 | 庚 | 酉 | 辛 | 戌 | 乾 | 亥 | 壬 | 子 | 癸 | 丑 |
九星 | 辅 | 破 | 贞 | 武 | 巨 | 文 | 禄 | 贞 | 文 | 破 | 破 | 武 |
地母翻卦九星使用
九星配二十四山后,每山均有一星相配,按堪舆术的说法九星中有吉有凶,那么,吉星方位即为吉,凶星方位即为凶。九星中(实为八星,左辅石调合为一星)有四吉四凶,查看此盘可知某方位吉凶如何。
四吉星: 贪狼,又叫紫气、生气,主人丁聪明,出子孝顺; 巨门,又叫天财、天医,主家人忠厚、长寿,多近官贵; 武曲,又叫金水、延年,主富贵双全,益年高寿; 辅弼,又叫太阴、伏位,可得官贵,子女温纯慈祥。 四凶星: 禄存,又叫孤曜、祸害,主心性愚钝,行事狂妄; 文曲,又叫扫荡、六煞,主赌博淫乱,虚伪多讹; 廉贞,又叫燥火、五鬼,主车祸血光,无礼叛逆; 破军,又叫天罡、绝命,主官灾是非,做贼遇贼。
这一层在罗盘的具体使用上,九星仅用于朝向,即吉星向见秀丽明山则吉,凶星向见危峰怪山则凶(如下图)。

八卦坐山九星
以上为坤卦翻卦九星所得,不同的卦就有不同的翻卦所得,各有所用。也就是说,不同的建筑坐向,就选用不同的卦为伏位,八个卦就有八种不同的九星排列,就是在罗盘上应有八种不同的翻卦九星盘。但罗盘尺度有限,内容繁多,所以在罗盘上仅列出地母坤卦的翻卦九星盘为例,而不可能将八个九星盘全列上。
如果遇到其他卦,按上述翻卦原理推算即可。乾宫翻卦见图6-12和表6-7。坎宫、艮宫、震宫、巽宫、离宫、兑宫翻卦图分别见下图和下表。

卦 | 象 | 数 | 纳甲 | 九星 |
乾 | ☰ | 8 | 乾甲 | 辅弼 |
兑 | ☱ | 1 | 丑巳丁酉 | 贪狼 |
震 | ☳ | 2 | 未亥庚卯 | 巨门 |
坤 | ☷ | 3 | 坤乙 | 禄存 |
坎 | ☵ | 4 | 辰申癸子 | 文曲 |
巽 | ☴ | 5 | 巽辛 | 廉贞 |
艮 | ☶ | 6 | 艮丙 | 武曲 |
离 | ☲ | 7 | 戌寅壬午 | 破军 |
卦 | 象 | 数 | 纳甲 | 九星 |
坎 | ☵ | 8 | 辰申癸子 | 辅弼 |
巽 | ☴ | 1 | 巽辛 | 贪狼 |
艮 | ☶ | 2 | 艮丙 | 巨门 |
离 | ☲ | 3 | 戌寅壬午 | 禄存 |
乾 | ☰ | 4 | 乾甲 | 文曲 |
兑 | ☱ | 5 | 丑巳丁酉 | 廉贞 |
震 | ☳ | 6 | 未亥庚卯 | 武曲 |
坤 | ☷ | 7 | 坤乙 | 破军 |
卦 | 象 | 数 | 纳甲 | 九星 |
艮 | ☶ | 8 | 艮丙 | 辅弼 |
坤 | ☷ | 1 | 坤乙 | 贪狼 |
坎 | ☵ | 2 | 辰申癸子 | 巨门 |
兑 | ☱ | 3 | 丑巳丁酉 | 禄存 |
震 | ☳ | 4 | 未亥庚卯 | 文曲 |
离 | ☲ | 5 | 戌寅壬午 | 廉贞 |
乾 | ☰ | 6 | 乾甲 | 武曲 |
巽 | ☴ | 7 | 巽辛 | 破军 |
卦 | 象 | 数 | 纳甲 | 九星 |
震 | ☳ | 8 | 未亥庚卯 | 辅弼 |
离 | ☲ | 1 | 戌寅壬午 | 贪狼 |
乾 | ☰ | 2 | 乾甲 | 巨门 |
巽 | ☴ | 3 | 巽辛 | 禄存 |
艮 | ☶ | 4 | 艮丙 | 文曲 |
坤 | ☷ | 5 | 坤乙 | 廉贞 |
坎 | ☵ | 6 | 辰申癸子 | 武曲 |
兑 | ☱ | 7 | 丑巳丁酉 | 破军 |
卦 | 象 | 数 | 纳甲 | 九星 |
巽 | ☴ | 8 | 巽辛 | 辅弼 |
坎 | ☵ | 1 | 辰申癸子 | 贪狼 |
坤 | ☷ | 2 | 坤乙 | 巨门 |
震 | ☳ | 3 | 未亥庚卯 | 禄存 |
兑 | ☱ | 4 | 丑巳丁酉 | 文曲 |
乾 | ☰ | 5 | 乾甲 | 廉贞 |
离 | ☲ | 6 | 戌寅壬午 | 武曲 |
艮 | ☶ | 7 | 艮丙 | 破军 |
卦 | 象 | 数 | 纳甲 | 九星 |
离 | ☲ | 8 | 戌寅壬午 | 辅弼 |
震 | ☳ | 1 | 未亥庚卯 | 贪狼 |
兑 | ☱ | 2 | 丑巳丁酉 | 巨门 |
坎 | ☵ | 3 | 辰申癸子 | 禄存 |
坤 | ☷ | 4 | 坤乙 | 文曲 |
艮 | ☶ | 5 | 艮丙 | 廉贞 |
巽 | ☴ | 6 | 巽辛 | 武曲 |
乾 | ☰ | 7 | 乾甲 | 破军 |
卦 | 象 | 数 | 纳甲 | 九星 |
兑 | ☱ | 8 | 丑巳丁酉 | 辅弼 |
乾 | ☰ | 1 | 乾甲 | 贪狼 |
离 | ☲ | 2 | 戌寅壬午 | 巨门 |
艮 | ☶ | 3 | 艮丙 | 禄存 |
巽 | ☴ | 4 | 巽辛 | 文曲 |
坎 | ☵ | 5 | 辰申癸子 | 廉贞 |
坤 | ☷ | 6 | 坤乙 | 武曲 |
震 | ☳ | 7 | 未亥庚卯 | 破军 |
第三层:二十四天星
风水罗盘逐层详解,第三层是二十四天星,《易经·系辞上》说:“天垂象,见吉凶。”在中国古人眼中,日月星辰的运行,风雨雷电的出现,都不仅是自然现象,而是和人间事物密切相关的,天道与人事有一种依存关系。所以中国人对天象的观察历史悠久,留下了大量的天文学资料,体现了人们对世道人情的关注。《汉书·
艺文志》说:“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纪吉凶之象,圣王所以参政也。”说明了中国古代天文学有着占星术的性质。
占星术在中国古代非常发达,据文献记载,在周代就已形成了一门系统的术数。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迅速发展,到汉代时已经十分成熟,此时出现了许多星占著作,如甘公的《天文星占》和石申的《天文》,又如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星占》、《史记·天官书》为正史所载星占内容开创了先例。同时汉代占星术成熟的另一标志是阴阳五行学说在此时融入占星术中。后来由占星术发展出了星命术,将命的吉凶与星占结合起来。
二十四天星盘由来
当然,天象和星占融入了大量人们想象的东西,也就是说,天象的许多东西恰是人间社会的反映。按照人间以帝王为中心的尊卑社会秩序,人们构筑了一个尊卑分明的天官世界。其正如张衡所说: “众星布列,体生于地,精成于天,列居错峙,各有所属,在野象物,在朝向官,在人象事。”在隋唐时出现的《步天歌》中将天象划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从此以后,这种划法便成为中国古代星空划分的标准方法。
三垣是把环绕北极和接近头顶上空的恒星群分成三个大区,分别叫做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位于北斗之北,大体上包括现在的小熊、大熊、天龙、猎犬、牧夫、武仙、仙王、仙后、英仙、鹿豹等西方星座。紫微垣共有三十七星官,即北极、四辅、天乙、太乙、左垣、右垣、阴德、尚书、女史、柱史、御女、天柱、大理、公陈、六甲、天皇大帝、五帝内座、华盖、传舍、内阶、天厨、八谷、天桔、天床、内厨、文昌、三师、太尊、天牢、太守、相、三公、玄戈、天里、北斗、天枪。太微垣是三垣的上垣,天市垣是三垣的下垣。



古代风水学家从天象中的某些星官选出了二十四个星官,与二十四山相配合,于是就有了二十四天星盘,天星有吉凶之象,于是二十四山也就有了吉凶之向。二十四天星盘据说是由宋朝堪舆家赖文俊创立的。赖文俊,江西人,号布衣子,人称赖布衣,宋代著名堪舆家,主要活动于广东一带,当地流传有关于赖布衣的许多民间传说。他撰写的风水书《催官篇》就是由二十四天星论龙穴砂水吉凶的。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二十四山 | 壬 | 子 | 癸 | 丑 | 艮 | 寅 | 甲 | 卯 | 乙 | 辰 | 巽 | 巳 |
阴阳 | 阳 | 阳 | 阳 | 阴 | 阴 | 阳 | 阳 | 阴 | 阳 | 阳 | 阴 | 阴 |
天星 | 天帝 | 阳光 | 天道 | 天厨 | 天市 | 天桔 | 天苑 | 天命 | 天官 | 天罡 | 太乙 | 天屏 |
《催官篇》 | 午 | 午 | 午 | 丙 | 丁 | 坤 | 乾 | 庚 | 坤 | 乾 | 辛 | 亥 |
定向 | 坤乙 | 坤 | 坤 | 丁 | 丙庚辛酉巽 | 坤 | 辛 | 亥艮 | ||||
序号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二十四山 | 丙 | 午 | 丁 | 未 | 坤 | 申 | 庚 | 酉 | 辛 | 戌 | 乾 | 亥 |
阴阳 | 阴 | 阳 | 阴 | 阴 | 阳 | 阳 | 阴 | 阴 | 阴 | 阳 | 阳 | 阴 |
天星 | 天微 | 天马 | 天柱 | 天常 | 天钺 | 天关 | 天汉 | 少微 | 天乙 | 天魁 | 天厩 | 天皇 |
《催官篇》 | 亥 | 壬 | 艮 | 艮 | 癸 | 甲 | 卯 | 艮 | 艮 | 甲 | 甲 | 丙 |
定向 | 艮 | 癸 | 亥 | 癸 | 艮 | 巽卯丁 | 卯巽 | 乙 | 巽丁 |
二十四天星的盘式
二十四天星由于流传的不同,有多种不同的名称,在罗盘中也有一些不同的二十四天星盘的盘式,下面介绍几例。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二十四山 | 壬 | 子 | 癸 | 丑 | 艮 | 寅 | 甲 | 卯 | 乙 | 辰 | 巽 | 巳 |
阴阳 | 阳 | 阳 | 阳 | 阴 | 阴 | 阳 | 阳 | 阴 | 阳 | 阳 | 阴 | 阴 |
天星 | 天辅 | 天垒 | 天汉 | 天厨 | 天市 | 天棓 | 天苑 | 天衡 | 天官 | 天罡 | 太乙 | 天屏 |
吉凶 | 吉 | 吉 | 平 | 凶 | 平 | 吉 | 凶 | 平 | 平 | 凶 | 吉 | 吉 |
序号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二十四山 | 丙 | 午 | 丁 | 未 | 坤 | 申 | 庚 | 酉 | 辛 | 戌 | 乾 | 亥 |
阴阳 | 阴 | 阳 | 阴 | 阴 | 阳 | 阳 | 阴 | 阴 | 阴 | 阳 | 阳 | 阴 |
天星 | 太微 | 天马 | 南极 | 天常 | 天钺 | 天关 | 天潢 | 少微 | 天乙 | 天魁 | 天厩 | 天皇 |
吉凶 | 吉 | 平 | 吉 | 凶 | 平 | 平 | 凶 | 吉 | 吉 | 凶 | 吉 | 吉 |
二十四山 | 壬 | 子 | 癸 | 丑 | 艮 | 寅 | 甲 | 卯 | 乙 | 辰 | 巽 | 巳 |
天星 | 八武 | 帝座 | 銮架 | 天吊 | 凤阁 | 金箱 | 鬼劫 | 将军 | 功曹 | 天罡 | 宝殿 | 金枝 |
二十四山 | 丙 | 午 | 丁 | 未 | 坤 | 申 | 庚 | 酉 | 辛 | 戌 | 乾 | 亥 |
天星 | 炎烈 | 帝辇 | 龙墀 | 天杀 | 宝盖 | 玉印 | 劫杀 | 华盖 | 直符 | 地杀 | 龙楼 | 玉叶 |


当运二十四天星
有些流派在使用罗盘时用元运,天星又有一种随运而变的搭配方式。故二十四天星配二十四山又有一种不同的配法,按元运的推法在1984~2003年之间当下元七运,天星跟元运转变,例如以龙楼为主运的天星,在七运时,龙楼便排布在兑宫的酉山。
二十四山 | 壬 | 子 | 癸 | 丑 | 艮 | 寅 | 甲 | 卯 | 乙 | 辰 | 巽 | 巳 |
天星 | 天吊 | 凤阁 | 金箱 | 鬼劫 | 将军 | 功曹 | 天罡 | 宝殿 | 金枝 | 炎烈 | 帝辇 | 龙墀 |
二十四山 | 丙 | 午 | 丁 | 未 | 坤 | 申 | 庚 | 酉 | 辛 | 戌 | 乾 | 亥 |
天星 | 天杀 | 宝盖 | 玉印 | 劫杀 | 华盖 | 直符 | 地杀 | 龙楼 | 玉叶 | 八武 | 帝座 | 銮架 |

二十四天星别名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壬 | 子 | 癸 | 丑 | 艮 | 寅 | 甲 | 卯 | 乙 | 辰 | 巽 | 巳 |
阴权 | 阳光 | 阴光 | 天厨 | 天市 | 天棓 | 阴玑 | 廉贞 | 天官 | 天罡 | 阳璇 | 天屏 |
天辅 | 月 | 瑶光 | 牵牛 | 阳衡 | 功曹 | 天苑 | 阳衡 | 驿马 | 亢星 | 太乙 | 赤蛇 |
八武 | 太阴 | 北道 | 金牛 | 天枢 | 金箱 | 鬼劫 | 阿香 | 骑官 | 亢金 | 宝殿 | 青蛇 |
先帝 | 帝座 | 天汉 | 天吊 | 金阁 | 天统 | 天命 | 太微 | 青砂 | |||
天垒 | 銮架 | 凤阁 | 金枝 | ||||||||
天圣 | 天道 | 天理 | 天堂 | ||||||||
将军 | 明堂 |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丙 | 午 | 丁 | 未 | 坤 | 申 | 庚 | 酉 | 辛 | 戌 | 乾 | 亥 |
太微 | 阳权 | 南极 | 鬼金 | 老阴 | 阴玑 | 少微 | 阴璇 | 天魁 | 阳玑 | 天皇 | |
阴枢 | 火星 | 天极 | 元阴 | 开关 | 劫杀 | 阳闽 | 天乙 | 娄金 | 肃杀 | 紫微 | |
天贵 | 日星 | 龙墀 | 天常 | 传递 | 传送 | 天潢 | 金鸡 | 英才 | 鼓盆 | 天厩 | 玉叶 |
炎烈 | 太阳 | 天柱 | 天杀 | 宝盖 | 玉印 | 阴横 | 华盖 | 直符 | 地杀 | 亢阳 | 天门 |
帝释 | 游魂 | 寿星 | 太常 | 天钺 | 龙楼 | ||||||
天广 | 阴阁 | 天恒 | 阴玄 | 节钺 | |||||||
炎精 | 玄戈 | 北极 | |||||||||
天马 | |||||||||||
帝辇 | 玄峰 |
三吉六秀八贵天星
在二十四星盘中,按堪舆术有三吉六秀八贵之说,其中有些天星方位重复,总共有八个天星特别吉利。八贵方向有来龙或见秀丽山砂,即为吉利,可使大旺人丁,发贵出将。不过以笔者所见,此说仅是与星占术有关联的吉利星或星垣,并无其他道理。为保持原完整的内容,今将三吉六秀八贵介绍如下:
天星四贵
亥山——天皇(紫微星垣) 艮山——天市(天市星垣) 巽山——太乙(太微星垣) 酉山——少微(少微星垣)
三吉
艮山——天市 巽山——太乙 酉山——少微

六秀
艮山——天市 巽山——太乙 酉山——少微 丙山——天贵 辛山——天乙 丁山——南极
帝都明堂
亥山——天皇 巳山——天屏
以上总共有亥、艮、巽、兑、丙、辛、丁、巳八山所配天星为大吉星。
第四层:地盘正针二十四山
风水罗盘逐层详解,第四层是地盘正针二十四山,罗盘中一般有三层二十四山,最内层标有红黑颜色字体并贯穿正子午的二十四山,称之为“地盘正针”,这正是我们玄空风水必须要用的二十四山,用它来定坐立向、格龙和消砂纳水。而人盘中针与天盘缝针则相对地盘正针左右各相差半个卦山,我们玄空风水一般弃之不用。地盘正针二十四山的排列,是按照季节、方位与五行等综合考虑来安排的,是非常科学的,是我国古代先贤先哲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天体运行规律的总。
正针二十四山乘气
正针的方位是磁针的方位,即磁极的南北与罗盘二十四山的午中和子中一致,准确地说是磁针北极指向纬度0度,磁针的南极指向纬度180度。正针之名正是原于此,而正针二十四山之用也主要是方向的测定。
按堪舆术的说法,择地吉凶的关键在于能否乘生气。《管子·极言》说:“道之在天者,日也;其在人者,心也。故曰: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郭璞《葬经》开篇也说:“葬者乘生气也……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可以说气是风水学最重要的概念,其理论和方法都是围绕“聚气”、“纳气”这个问题而展开的。而乘生气的关键又在于立向,譬如格龙乘气、分金坐度、消砂纳水、放水布局等均由向而定。
在汉代式盘中,有天盘和地盘的区别与用法,天盘的八干四维是天气,地盘十二支是地气。而在风水罗盘中,没有类似与汉代式的天地盘,八干四维与十二地支合为二十四山。在立向乘气中更把八干四维的天气归纳入正针十二地支之中,所以正针立向是以地支为主,而八干四维立向须要兼地支。
正针二十四山净阴净阳
正针二十四山是分阴阳的,阴阳的分法三合罗盘与三元罗盘不同。三元盘的二十四山阴阳是依据天地人三元龙来划分的,而三合盘的二十四山的阴阳则是依据先天八卦与洛书的关系,以及纳甲一说和后天八卦四正卦的三合而制定的。
最早记载洛书内容的古籍是《论语》和《尚书》,北朝数学家甄鸾在《数术记遗》中把洛书的数和图形联系起来,称为九宫图(如下图):
九宫者,即二四为肩,兴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

在洛书的图式中,“戴九履一”,即九紫在南,一白位北,九在先天八卦的乾位,一在先天八卦的坤位,一九都是奇数为阳。而按纳甲,乾纳甲,坤纳乙,所以乾、甲、坤、乙四山属阳。洛书中“左三右七”,即三碧在东,七赤在西,三在先天八卦的离位,七在先天八卦的坎位,三七都是奇数属阳。而离纳壬,坎纳癸,离的三合为寅、午、戌,坎的三合为申、子、辰,所以壬、癸、寅、午、戌、申、子、辰八山均属阳。
洛书中“二四为肩”,即二黑在西南,四绿在东南,二在先天八卦的巽位,四在先天八卦的兑位,二四都是偶数属阴。而兑纳丁,兑的三合为已、酉、丑,巽纳辛,故丁、巳、酉、丑、巽、辛六山均为阴。洛书中“六八为足”,即六白在西北,八白在东北,六在先天八卦的艮位,八在先天八卦的震位。而艮纳丙,震纳庚,震的三合为亥、卯、未,所以良、丙、庚、亥、卯、未六山均属阴(如下图)。
二十四山 | 子 | 癸 | 丑 | 艮 | 寅 | 甲 | 卯 | 乙 | 辰 | 巽 | 巳 | 丙 |
阴阳 | 阳 | 阳 | 阴 | 阴 | 阳 | 阳 | 阴 | 阳 | 阳 | 阴 | 阴 | 阴 |
二十四山 | 午 | 丁 | 未 | 坤 | 申 | 庚 | 酉 | 辛 | 戌 | 乾 | 亥 | 壬 |
阴阳 | 阳 | 阴 | 阴 | 阳 | 阳 | 阴 | 阴 | 阴 | 阳 | 阳 | 阴 | 阳 |

正针二十四山阴阳所用
在罗盘盘面上,地盘正针二十四山中红字表示奇阳,共12个;余12个表示偶阴。《经》曰:“阴阳相见,福禄永祯”, “阴阳相乘,祸咎灭门”。其意思是相邻两山的坐向相兼,阳兼阳,阴兼阴,同类相见则吉;如阳兼阴或阴兼阳,异类相乘则凶。在堪舆学中,前者谓之“纯净”,后者谓之“驳杂” (如下图)。


第五层:二十四节气
风水罗盘逐层详解,第五层是二十四节气,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之历法历注。东亚传统夏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同时根据日、月运行制定,「阴」是以朔望月为基准确定,「阳」是以地球自冬至绕太阳公转一圈为基准确定岁实,每回归年约365.2422日,二十四节气据此而划分,其中: 春分是于黄经0°。夏至是于在太阳到达黄经90°时。
二十四节气产生于中国历法。中国历法计时有太阳历和太阴历的区别。太阳历是以太阳、星体运行为依据所制历,一年有365天。太阴历是以月亮的运行为依据所制历,一年仅有354天,即一太阴年与一太阳年相差11天。太阴历与太阳历的最大差异是其不能准确反映出季节的变化。
农业的生产必须遵循季节的变化,为了农业生产的顺利,必须以太阳历为指导。汉代太阴历将一回归年(太阳历的一种)平分为二十四节气,每节气长为十五天多一点,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产生的原因。
二十四节气名称最早见于汉《淮南子·天文训》,其名称均是反映节气变化和农作物生长的状态的。二十四节气又分为十二节气和十二中气。节气简称为节,每月第一个节气称为节。中气简称为气,每月第二个节气称为气(如下图)。
为方便记忆,人们将二十四节气编成口诀: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忙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月份 | 正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名称 | 立春 | 雨水 | 惊蛰 | 春分 | 清明 | 谷雨 | 立夏 | 小满 | 芒种 | 夏至 | 小暑 | 大暑 |
月份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
名称 | 立秋 | 处暑 | 白露 | 秋分 | 寒露 | 霜降 | 立冬 | 小雪 | 大雪 | 冬至 | 小寒 | 大寒 |
太阴到山盘
在罗盘中二十四节气与二十四山相配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立春自壬始,雨水、惊蛰等节气循时序即顺时针而排列,在罗盘中称为“太阴到山盘”;另一种是立春自壬始,雨水、惊盐等节气逆时针而排列,在罗盘中称为“太阳到山盘”。这里太阳指日球,太阴指月球。到山的意思是太阳或太阴运行到二十四山的某山方位(如下图)。

二十四山配二十四节气(太阳到山盘)
月份 | 二十四山 | 节 | 气 | 太阳到山 |
一月 | 壬 | 立春 | 太阳立春到壬山 | |
亥 | 雨水 | 太阳雨水到亥山 | ||
二月 | 乾 | 惊蛰 | 太阳惊蛰到乾山 | |
戌 | 春分 | 太阳春分到戌山 | ||
三月 | 辛 | 清明 | 太阳清明到辛山 | |
酉 | 谷雨 | 太阳谷雨到酉山 | ||
四月 | 庚 | 立夏 | 太阳立夏到庚山 | |
申 | 小满 | 太阳小满到申山 | ||
五月 | 坤 | 芒种 | 太阳芒种到坤山 | |
未 | 夏至 | 太阳夏至到未山 | ||
六月 | 丁 | 小暑 | 太阳小暑到丁山 | |
午 | 大暑 | 太阳大暑到午山 | ||
七月 | 丙 | 立秋 | 太阳立秋到丙山 | |
巳 | 处暑 | 太阳处暑到巳山 | ||
八月 | 巽 | 白露 | 太阳白露到巽山 | |
辰 | 秋分 | 太阳秋分到辰山 | ||
九月 | 乙 | 寒露 | 太阳寒露到乙山 | |
卯 | 霜降 | 太阳霜降到卯山 | ||
十月 | 甲 | 立冬 | 太阳立冬到甲山 | |
寅 | 小雪 | 太阳小雪到寅山 | ||
十一月 | 艮 | 大雪 | 太阳大雪到艮山 | |
丑 | 冬至 | 太阳冬至到丑山 | ||
十二月 | 癸 | 小寒 | 太阳小寒到癸山 | |
子 | 大寒 | 太阳大寒到子山 |
五行三合原理
在太阳或太阴到山盘使用中,会讨论到到山、到向和三合照的问题,到向即到山的相对位置,三合照是依据五行三合原理而来的,指太阳或太阴运行到某山的三合方位。人们认为事物皆有开始,成长壮大,然后结束三个过程,即生、长、暮的过程,如农作物的生长和春夏秋冬转换等均是如此。按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的这三个过程反映在罗盘二十四山中的关系就是五行三合(如下图)。

太阳到山、到向、三合照
二十四山 | 太阳到山 | 太阳到向 | 太阳三合照 |
壬 | 立春到山 | 立秋到向 | 芒种到坤、寒露到乙 |
子 | 大寒到山 | 大暑到向 | 小满到申、秋分到辰 |
癸 | 小寒到山 | 小暑到向 | 立夏到庚、白露到巽 |
丑 | 冬至到山 | 夏至到向 | 谷雨到酉、处暑到巳 |
艮 | 大雪到山 | 芒种到向 | 清明到辛、立秋到丙 |
寅 | 小雪到山 | 小满到向 | 春分到戌、大暑到午 |
甲 | 立冬到山 | 立夏到向 | 惊蛰到乾、小暑到丁 |
卯 | 寒露到山 | 清明到向 | 立春到壬、芒种到坤 |
乙 | 霜降到山 | 谷雨到向 | 雨水到亥、夏至到未 |
辰 | 秋分到山 | 春分到向 | 大寒到子、小满到申 |
巽 | 白露到山 | 惊蛰到向 | 小寒到癸、立夏到庚 |
巳 | 处暑到山 | 雨水到向 | 小寒到癸、立夏到庚 |
丙 | 立秋到山 | 立春到向 | 大雪到艮、清明到辛 |
午 | 大暑到山 | 大寒到向 | 小雪到寅、春分到戌 |
丁 | 小暑到山 | 小寒到向 | 立冬到甲、惊蛰到乾 |
未 | 夏至到山 | 冬至到向 | 霜降到卯、雨水到亥 |
坤 | 芒种到山 | 大雪到向 | 寒露到乙、立春到壬 |
申 | 小满到山 | 小雪到向 | 秋分到辰、大寒到子 |
庚 | 立春到山 | 立冬到向 | 白露到巽、小寒到癸 |
酉 | 谷雨到山 | 霜降到向 | 处暑到巳、冬至到丑 |
辛 | 清明到山 | 寒露到向 | 立秋到丙、大雪到艮 |
戌 | 春分到山 | 秋分到向 | 大暑到午、小雪到寅 |
乾 | 惊蛰到山 | 白露到向 | 小暑到丁、立冬到甲 |
亥 | 雨水到山 | 处暑到向 | 夏至至未、霜降到卯 |
例如在五行中:水位于北方,属冬季,为亥、子、癸三山,但水初于申月(七月、秋),盛于子月(十一月、冬),而消失于辰月(三月、春)。这便是水的三合。五行的三合在《淮南子》中已有论述:
水申生,子旺,辰死,三辰皆水;
火寅生,午旺,戌死,三辰皆火;
木亥生,卯旺,未死,三辰皆木;
金巳生,酉旺,丑死,三辰皆金;
土午生,戌旺,寅死,三辰皆土。
太阳到山盘所用
按堪舆家的说法,太阳到山、太阳到向、太阳三合照均为择选葬吉日之用,以坐山或朝向太阳所到日期选择下葬或立碑,或于三合方立碑或下葬,前后15天之内立碑或下葬。但遇岁破、三煞、五黄、临山不宜用事。《疑龙经》所说“请君专用三合照,三合对宫福禄坚”,《千金歌》所说“三要明人向来”,均是这个意思。
他们认为太阳为宿之主,照临四方,以接天气,所以说善宿遇之增辉,恶宿遇之敛伏。就其吉凶的程度来讲:
- 到向为上吉,因为到向则照我,阳光充足,有向荣之意,这里我即是山。
- 到方为次吉,到方即是到三合方,到方则形成三方拱卫之势。
- 到山又次吉,到山惟帝王修造宫殿则宜,士庶反不吉,恐难当其尊。
太阴到山盘
太阴即月亮,代表着星中后妃。其佐太阳以宜化,继日而夜明。堪舆家认为太阴所用,到山为吉,但年刑、月冲不能用。到向为冲山凶,违时失气极凶。《千金歌》所说“更得玉兔照坐处,致使生民添福泽”,就是这个意思。并认为其催吉没有太阳到山有吉课(如下图)。

二十四山配二十四节气(太阴到山盘)
月份 | 二十四山 | 节 | 气 | 太阴到山 |
十一月 | 壬 | 大雪 | 太阴大雪到壬山 | |
子 | 冬至 | 太阴冬至到子山 | ||
十二月 | 癸 | 小寒 | 太阴小寒到癸山 | |
丑 | 大寒 | 太阴大寒到丑山 | ||
正月 | 艮 | 立春 | 太阴立春到艮山 | |
寅 | 雨水 | 太阴雨水到寅山 | ||
二月 | 甲 | 惊蛰 | 太阴惊蛰到甲山 | |
卯 | 春分 | 太阴春分到卯山 | ||
三月 | 乙 | 清明 | 太阴清明到乙山 | |
辰 | 谷雨 | 太阴谷雨到辰山 | ||
四月 | 巽 | 立夏 | 太阴立夏到巽山 | |
巳 | 小满 | 太阴小满到巳山 | ||
五月 | 丙 | 芒种 | 太阴芒种到丙山 | |
午 | 夏至 | 太阴夏至到午山 | ||
六月 | 丁 | 小暑 | 太阴小暑到丁山 | |
未 | 大暑 | 太阴大暑到未山 | ||
七月 | 坤 | 立秋 | 太阴立秋到坤山 | |
申 | 处暑 | 太阴处暑到申山 | ||
八月 | 庚 | 白露 | 太阴白露到庚山 | |
酉 | 秋分 | 太阴秋分到酉山 | ||
九月 | 辛 | 寒露 | 太阴寒露到辛山 | |
戌 | 霜降 | 太阴霜降到戌山 | ||
十月 | 乾 | 立冬 | 太阴立冬到乾山 | |
亥 | 小雪 | 太阴小雪到亥山 |
太阴到山、到向、三合照
二十四山 | 太阴到山 | 太阴到向 | 太阴三合照 |
壬 | 大雪到山 | 芒种到向 | 立秋到坤、清明到乙 |
子 | 冬至到山 | 夏至到向 | 处暑到申、谷雨到辰 |
癸 | 小寒到山 | 小暑到向 | 立夏到巽、白露到庚 |
丑 | 大寒到山 | 大暑到向 | 小满到巳、秋分到酉 |
艮 | 立春到山 | 立秋到向 | 大暑到未、小雪到亥 |
寅 | 雨水到山 | 处暑到向 | 夏至到午、霜降到戌 |
甲 | 惊蛰到山 | 白露到向 | 小暑到丁、立冬到乾 |
卯 | 春分到山 | 秋分到向 | 大暑到未、小雪到亥 |
乙 | 清明到山 | 寒露到向 | 大雪到壬、立秋到坤 |
辰 | 谷雨到山 | 霜降到向 | 冬至到子、处暑到申 |
巽 | 立夏到山 | 立冬到向 | 小寒到癸、白露到庚 |
巳 | 小满到山 | 小雪到向 | 大寒到丑、秋分到酉 |
丙 | 芒种到山 | 大雪到向 | 立春到艮、寒露到辛 |
午 | 夏至到山 | 冬至到向 | 雨水到寅、霜降到戌 |
丁 | 小暑到山 | 小寒到向 | 惊蛰到甲、立冬到乾 |
未 | 大暑到山 | 大寒到向 | 春分到卯、小雪到亥 |
坤 | 立秋到山 | 立春到向 | 清明到乙、大雪到壬 |
申 | 处暑到山 | 雨水到向 | 冬至到子、谷雨到辰 |
庚 | 白露到山 | 惊蛰到向 | 小寒到癸、立夏到巽 |
酉 | 秋分到山 | 春分到向 | 小满到巳、大寒到丑 |
辛 | 寒露到山 | 清明到向 | 立春到艮、芒种到丙 |
戌 | 霜降到山 | 谷雨到向 | 夏至到午、雨水到寅 |
乾 | 立冬到山 | 立夏到向 | 小暑到丁、惊蛰到甲 |
亥 | 小雪到山 | 小满到向 | 大暑到未、春分到卯 |
第六层:穿山七十二龙
风水罗盘逐层详解,第六层是穿山七十二龙,杨公早期也是用地盘二十四山阴阳龙来确定来龙的五行属性。通过长期的堪舆实际,杨公发现用阴阳龙格龙过于粗糙,与实际情况有比较大的差异。经过长期的研究,杨公在晚年引进六十甲子的纳音五行来表示龙的五行属性,龙的阴阳五行就与四面八方到处都有阴阳五行存在的客观事实相吻合了。
七十二龙将地平360度均分为七十二等份,每龙占5度。每个山头下有三龙,每卦有九龙。从壬山 近子山处起甲子,按顺时针方向顺行一圈,八干四维正中三度是空格,叫做“空亡龙”。到壬山 近亥山处六十甲子正好排完。
空亡龙的设置是根据龙行于地的客观现象而确定的。罗盘二十四山上应天,下应地,包含了天地两大体系。四维八干属于天系统,所反映的是天系统的规律;十二地支是地系统,所反映的是地系统的规律。地是承载天的,所以地支中藏有干,即地支藏干,也就是说地支中已经包含了天干之气在内;天是覆地的,天干中不可能含有地之气。天之气属阳,其质轻,上浮于上,不可能下沉于地,天气是不入地的。龙行地下,理应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其气的属性和运行规律。风水术的基本原则是“乘生气”,四维八干没有龙气,也就没有“生气”可乘,乃空亡之地。
七十二龙只用纳音的五行属性,而不用分别其是何具体的什么五行。甲子、乙丑纳音为海中金,以金论;丙寅、丁卯炉中火,以火论;……;余类推。
杨公将七十二龙称之为“挨星”,把七十二龙五行称为“颠倒五行”。 “颠颠倒,二十四山有珠宝”即是指七十二龙五行。按七十二龙分配方位五行后,八卦中卦卦都是五行齐全,与原来的八卦方位五行已经完全不同了。所以杨公在《天玉经》中说:“翻天倒地对不同,秘密在玄空”。
关于穿山七十二龙
穿山七十二龙即七十二龙分金,又叫地纪。穿山之意是确定来龙干支,分金即指方向分位,其使用地盘正针。据李定信先生研究,七十二龙是唐代杨筠松在地理术的实践中,发现正针阴阳龙过于粗糙,格龙乘气的准确性太差而创制的,七十二龙和正针合称为杨盘。使用时于过峡中定罗盘,看过峡穿于何干支,如近无过峡,于入首处之后穿定干支。
七十二龙分金的盘式排法是每山排三龙,所以二十四山有七十二分金。自地盘正针壬位与子位交界处排甲子,如下表所示。
天干 | 地支 | 天干 | ||||||
壬 | 子 | 癸 | ||||||
癸亥 | 甲子 | 丙子 | 戊子 | 庚子 | 壬子 | 乙丑 | ||
可以看出,在该环的排列中,八干及四维正中五分金,犯大空亡,无干支所管,有的罗盘于此处标以“正”字。《经》曰:“先天罗经十二支,后天再用干与维。”其意指八千四维如遇先天十二支必取正中方位,否则即为阴阳差错。阴阳差错二十四干支:
壬子 | 癸丑 | 甲寅 | 乙卯 | 丙辰 | 丁巳 |
戊午 | 己未 | 庚申 | 辛酉 | 壬戌 | 癸亥 |
甲子 | 乙丑 | 丙寅 | 丁卯 | 戊辰 | 己巳 |
庚午 | 辛未 | 壬申 | 癸酉 | 甲戌 | 乙亥 |
除阴阳差错外,余为旺相,属吉利干支。七十二龙的吉凶是由杨公五气来判断的,有孤虚旺相、龟甲和空亡的说法。
阴阳孤虚旺相
阴阳孤虚旺相之说,其意是说在八卦的阴阳交的组合中,三卦交纯阳交的卦和上下爻均为阳交的卦,不能与阴爻配合,没有生育之气,称为“孤阳”。相反,三卦爻纯阴爻的卦和上下爻均为阴交的卦,没有阳交与之结合,亦无生育之气,称为“阴虚”,皆为不吉之征兆。所谓《经》曰“孤阳不生,独阴不长”,就是指这个意思。所以乾为孤阳卦,坤为阴虚卦。在爻卦中,坎卦、离卦的上下交为阴爻和阳爻,也是阴虚和阳孤,别名谓之龟甲空亡。而震、巽、艮、兑四卦的上爻均为阴阳相配,谓之有情,谓之“旺相”,有吉利之征兆。罗盘分金层的方位吉凶就是以其为依据的。另一种判定七十二龙吉凶的方法是依据纳音五行,将七十二龙分为休、旺、相、囚、死五种向位推知吉凶。
浑天纳甲之法
罗盘分金的六十甲子同纪年的六十甲子一样,是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相配关系中找出天干的吉凶即分金的吉凶含义,从而可知如何选择方位。
在八卦与十天干相配的关系中,是以八卦纳甲的关系相配合的,其又叫浑天纳甲法。纳甲是以月相的阴阳变化来关联八卦与甲子的,即八卦与甲子的一种配合关系。八卦纳甲中的关系如下:
乾纳壬甲 坤纳乙癸 坎纳戊 离纳已 震纳庚 異纳辛 艮纳丙 兑纳丁
所以在十天干中,应用阴阳孤虚旺相之概念,故有与乾卦有联系的甲壬为孤阳,与坤卦有联系的乙癸为独阴,与坎离卦有联系的戊已为空亡,孤虚空亡均为无情,为凶线,故不能用。而与震巽兑良四卦有关联的庚辛丙丁则阴阳相配,为有情,属旺相,故用之则吉(如下图)。

杨公五气
以上述的原理,有杨公五气之说。
甲子旬(孤虚)—— 冷气脉
甲子 | 乙丑 | 丙寅 | 丁卯 | 戊辰 | 己已 |
庚午 | 辛未 | 壬申 | 癸酉 | 甲戌 | 乙亥 |
丙子旬(旺相)——正气脉
丙子 | 丁丑 | 戊寅 | 己卯 | 庚辰 | 辛巳 |
壬午 | 癸未 | 甲申 | 乙酉 | 丙戌 | 丁亥 |
戊子旬(曜煞、差错空亡)——败气脉
戊子 | 己丑 | 庚寅 | 辛卯 | 壬辰 | 癸巳 |
甲午 | 乙未 | 丙申 | 丁酉 | 戊戌 | 己亥 |
庚子旬(旺相)——旺气脉
庚子 | 辛丑 | 壬寅 | 癸卯 | 甲辰 | 乙巳 |
丙午 | 丁未 | 戊申 | 己酉 | 庚戌 | 辛亥 |
王子旬(孤虚)——退气脉
壬子 | 癸丑 | 甲寅 | 乙卯 | 丙辰 | 丁巳 |
戊午 | 己未 | 庚申 | 辛酉 | 壬戌 | 癸亥 |
正旬(大空亡)——空格
由此可知,甲子旬、王子旬均为孤虚不可取用,戌子旬为曜煞,属差错空亡,与十二地支相冲,故不可用。正旬为正冲,属龟甲空亡,与八干四维正冲,其气直射,如龟甲般坚硬,故名,亦不可用。而丙子旬、庚子旬均为旺相,龙脉结穴,可选用。所以七十二分金仅有丙子旬和庚子旬二十四分金可用,亦即每个地支所含的三个分金中有两个可用,而八干四维所属分金全不能用,如下表所示。
壬 | 子 | 癸 | ||||||
癸亥 | 甲子 | 丙子 | 戊子 | 庚子 | 壬子 | 乙丑 | ||
孤虚 | 龟甲空亡 | 孤虚 | 旺相 | 差错空亡 | 旺相 | 孤虚 | 龟甲空亡 | 孤虚 |
第七层:一百二十分金
风水罗盘逐层详解,第七层是一百二十分金,所兼多少,则以分金辅之,过者泄之,不足者扶之。沉竹先生,在《蒋盘》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定二十四山一百二十分金。分金的使用原则在于旺泄弱补,避凶就吉,即过旺要泄,过弱要补,相克避之(若克出为泄),遇吉要就(生入,比和为吉,生出为泄)。总之,要灵活运用。
一百二十分金配二十四山
一百二十分金即一百二十龙,是将罗盘360度分为120分位,每分位有3度,其配法同七十二龙,以六十甲子来表示分位,一百二十分金恰好两个六十甲子。其排法是甲子始于子方(子山),即子山15度由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等五个3度组成。
一百二十龙的选用原理同七十二龙,均用孤虚旺相、龟甲空亡之说,所以在一百二十分金中,也仅有丙子旬和庚子旬所关联的48个方位可用:
丙子旬(旺相)——正气脉
丙子 | 丁丑 | 戊寅 | 己卯 | 庚辰 | 辛巳 |
壬午 | 癸未 | 甲申 | 乙酉 | 丙戌 | 丁亥 |
庚子旬(旺相)——旺气脉
庚子 | 辛丑 | 壬寅 | 癸卯 | 甲辰 | 乙巳 |
丙午 | 丁未 | 戊申 | 己酉 | 庚戌 | 辛亥 |
但较七十二龙来说,一百二十龙的选用对建筑方位就更精细了(如下图所示)。

古建筑朝向实例验证不居中
在古建筑的考察中测量了大量的建筑朝向,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其有着一定的规律,即“不居中”规律。所谓“不居中”,不仅仅是指建筑朝向不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正中,即0, 90, 180, 270度上,也不朝向风水罗盘二十四山的正中,即由0度开始按15度递加的度数。这一现象认为即是与七十二龙有密切关系(下表)。
建筑地点 | 建筑名称 | 建筑朝向 | 现代建筑坐标 | 坐中与否 |
广东河源 | 龟峰塔 | WS20 | 200 | 否 |
广东兴宁 | 兴宁学宫大成殿 | SW10 | 260 | 否 |
广东梅州 | 梅州学宫大成殿 | WS37 | 217 | 否 |
广东揭阳 | 双峰寺大雄宝殿 | SE10 | 280 | 否 |
广东潮州 | 卓府 | SE2 | 272 | 否 |
广东潮州 | 许府 | SE8 | 278 | 否 |
广东潮州 | 海阳学宫大成殿 | SW10 | 260 | 否 |
广东潮州 | 开元寺大雄宝殿 | SE4 | 274 | 否 |
广东潮州 | 韩公祠 | WS8 | 188 | 否 |
广东海丰 | 海丰学宫大成殿 | SE42 | 312 | 否 |
广东海丰 | 遮浪天后宫 | WN39 | 141 | 否 |
广东阳江 | 阳江学宫大成殿 | SW33 | 303 | 否 |
广东吴川 | 吴川学宫大成殿 | WN40 | 140 | 否 |
广东徐闻 | 徐闻学宫大成殿 | SW10 | 260 | 否 |
广东化州 | 化州学宫大成殿 | SW10 | 260 | 否 |
广东新会 | 会城学宫大成殿 | S0 | 270 | 坐中 |
广东肇庆 | 梅庵大成殿 | SE26 | 296 | 否 |
广东肇庆 | 高要学宫大成殿 | SE10 | 280 | 否 |
广东德庆 | 龙母庙山门 | ES35 | 325 | 否 |
广东封开 | 莲塘大庙大殿 | SE26 | 296 | 否 |
广东封开 | 大梁宫大殿 | SE21 | 291 | 否 |
广东沥滘 | 卫氏祠堂 | SW8 | 262 | 否 |
广东花都 | 洪秀全故居 | SE37 | 307 | 否 |
广东花都 | 资政大夫祠 | WN40 | 140 | 否 |
广东罗定 | 罗定学宫大成殿 | SW13 | 257 | 否 |
广东广州 | 南海神庙大殿 | SW2 | 268 | 否 |
福建泉州 | 承天寺大殿 | SE10 | 280 | 否 |
福建厦门 | 南普陀寺大殿 | SW30 | 240 | 坐中 |
福建永定 | 张氏祠堂 | SW18 | 252 | 否 |
浙江杭州 | 岳王庙大殿 | SW25 | 245 | 否 |
江苏苏州 | 报恩寺大雄宝殿 | SE5 | 275 | 否 |
山西大同 | 华严寺大雄宝殿 | ES4 | 356 | 否 |
一百二十分全不可用的方向范围
按分金原理,罗盘二十四山的正中方向均为龟甲空亡,是不能取用的。在一百二十分金分位中,是以3度为一基本方位单位的,所以不可用的二十四山正中方位度数范围如下表格所列。
二十四山正中的方向度数(现代方位坐标)
二十四山 | 子 | 壬 | 亥 | 乾 | 戌 | 辛 | 酉 | 庚 | 申 | 坤 | 未 | 丁 |
度数 | 270 | 285 | 300 | 315 | 330 | 345 | 360 | 15 | 30 | 45 | 60 | 75 |
二十四山 | 午 | 丙 | 巳 | 巽 | 辰 | 乙 | 卯 | 甲 | 寅 | 艮 | 丑 | 癸 |
度数 | 90 | 105 | 120 | 135 | 150 | 165 | 180 | 195 | 210 | 225 | 240 | 255 |
二十四山正中一百二十分金实际不可用方位度数范围(现代方位坐标)
二十四山 | 度数 | 二十四山 | 度数 |
子 | 269~271 | 丙 | 104~106 |
壬 | 284~286 | 巳 | 119~121 |
亥 | 299~301 | 巽 | 134~136 |
乾 | 314~316 | 辰 | 149~151 |
戌 | 329~331 | 乙 | 164~166 |
辛 | 344~346 | 卯 | 179~181 |
酉 | 359~1 | 甲 | 194~196 |
庚 | 14~16 | 寅 | 209~211 |
申 | 29~31 | 艮 | 224~226 |
坤 | 44~46 | 丑 | 239~241 |
未 | 59~61 | 癸 | 254~256 |
丁 | 74~76 | 子 | 269~271 |
从表中数据可分析出以下几点:
- 所测建筑朝向大部分为南向,在所测32例建筑中,南、南偏西、南偏东的朝向约占总数的76%,这是符合中国的地理气候情况的;
- 建筑朝向仅有基本朝向的大前提,并无以某种固定朝向的约束。以往认为重要建筑如孔庙大成殿、寺观大殿必朝向或应朝向东南西北四正方向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建筑朝向的选择与具体的建筑环境有关,是非常灵活的;
- 建筑朝向的具体度数与风水罗盘的使用有关,即极少使用二十四山的正中方向,基本符合“不居中”规律,例列33例建筑中仅有3例为正中方向,仅占总数的9%。
由此可知,使用地盘正针的七十二、一百二十分金来确定方向是基本和常用的方法。古建筑朝向实例验证表数据用军用六五式指南针实测,精度为“度”。
第八层:人盘中针二十四山
风水罗盘逐层详解,第八层是人盘中针二十四山,据说赖布衣(即是赖文俊)是‘中针’的创造者。赖公根据地盘正针,定子午、分南北、看东西,而堪测天地之阴阳平衡。根据缝针俯察天地之山川河流,而劈山引水纳山川之水于大海之意,而定水之吉凶祸福,造福于人类。有天有地赖公依前圣之智慧而创造中针用以命格之测定,舆论山川水流对人事的影响,让人类趋吉避凶,国泰民安,和谐社会。用于风水察阴阳山砂美丑,善恶而对人居阴阳宅的影响力。此盘局部认为乃消砂之用盘。所以中针居子癸午丁之中,以先有天地,后有人,故人盘居天地盘之中,取人为万物之灵,与天地并成三才之意。故地盘二十四山盘逆旋半卦山,即是七点五度。处于二十四山方位向右错开半格,属于北极子午。为上观天星厘度气运进退,下察山川分野地脉旺衰,中测人事吉凶祸福而趋吉避凶之用。
二十四山配五行
罗盘第八层人盘中针比地盘正针后半位,即逆时针旋转7.5度,传说该盘是宋代堪舆家赖布衣创制的,地理家以其作来消砂纳水之用。其原理主要运用阴阳五行,所以每山的五行属性最为重要。罗盘第八层人盘中针二十四山五行所配口诀如下:
子午卯酉太阳火 甲庚丙壬太阴火 乾坤艮巽本属木 乙辛丁癸便属土 辰戌丑未即是金 寅申巳亥皆属水 此是拨砂真妙法 见砂分金配度坐 山峰须看人盘位 吉凶祸福有分明
按此口诀,五行与二十四山所配见下表:
五行 | 二十四山 |
金 | 戌 丑 辰 未 |
木 | 乾 艮 巽 坤 |
水 | 亥 寅 巳 申 |
火 | 壬 甲 丙 庚 子 午 卯 酉 |
土 | 癸 乙 丁 辛 |
消砂法
地盘正针以龙配向,仅仅涉及到定坐向问题,而对周围的山砂高低大小远近未及讨论。如果一座建筑的坐向很理想,但山砂高峙,空间压迫,客反欺主,在这种情况下,按堪舆家的说法如无法消之,必主灾祸,终非尽美。这种消砂的做法看来主要是从心理或意念上所采取的措施。所以要取得好环境,凶砂应消之、拨之。消的意思是减弱凶砂的煞气,或逢凶化吉;拨的意思是处理,拨吉则吉,拨凶则凶。
砂的吉凶判断
就砂山的形状、位置、向背、远近、高低来说,砂以向、内、远、大、先为吉;以背、外、近、小、后为凶。砂如近前,以高不过仞、大不过寻为吉,颜开情切为美。尖方圆的砂为吉,歪斜碎砂为凶,吉砂高则吉,凶砂高则凶。看来砂山从上述角度判断则是以其五行生克为依据的。
以向的五行生克判断,按堪舆家的说法,砂有五种:生砂、旺砂、奴砂、煞砂和泄砂。前三者为吉,后两者为凶,判断的依据是用“赖公拨砂诀”:
克我煞见则祸逢 我生泄气渐飘零 我克奴砂为财锦 比和为旺丁财足 生我之星号食神
食神毓秀诞科甲以上口诀中,龙为主,砂为宾,即以坐山所属之五行为我、为主,以周围砂山为他、为宾、为奴。其五行生克关系如下:
客生主:食神砂,主利科甲,出名人; 客同主:旺气砂(比和砂),主旺丁财; 客克主:煞气砂,主丁财两败; 主生客:泄气砂,主飘荡离乡; 主克客:奴仆砂,主旺财锦。
从上可以看出,罗盘第八层以中针二十四山判断砂山的吉凶并无客观的道理,主要是在主观方面的因素起作用,如下列图。



第九层:人盘中针一百二十分金
风水罗盘逐层详解,第九层是人盘中针一百二十分金,人盘中针一百二十分金的使用原理,与地盘正针一百二十分金相同。其方位吉凶的判断均同孤虚旺相、龟甲空亡之说。一百二十个方位中,也仅有丙子旬、庚子旬所关联的48个方位可用(如下图所示):

丙子旬(旺相)——正气脉
丙子 | 丁丑 | 戊寅 | 己卯 | 庚辰 | 辛巳 |
壬午 | 癸未 | 甲申 | 乙酉 | 丙戌 | 丁亥 |
庚子旬(旺相)——旺气脉
庚子 | 辛丑 | 壬寅 | 癸卯 | 甲辰 | 乙巳 |
丙午 | 丁未 | 戊申 | 己酉 | 庚戌 | 辛亥 |
第十层:透地六十龙盘
风水罗盘逐层详解,透地六十龙即地盘正针中,每双山之下有五子龙,共系六十甲子,名曰六十龙。其排列顺序与穿山七十二龙一样,其实就是穿山七十二龙除去四维、八干。
透地六十龙的干支吉凶原理与七十二龙相同。风水先生认为:透如管吹灰,气由窍出。五气行于地中,发生万物。地有吉气,土随而起。气透于地中,气雄则地随之而高耸,气弱则地随之而平伏,气清则地随之而透美,气浊则地随之而凶恶。在拨弄针盘时,对六十龙的解释各有不同。因此透地龙的作用就是:导龙气入穴中棺内看属何甲子,据此判定吉凶,故又曰:“天纪”。而穿山者:穿定来龙属何甲子,故则曰:“地纪”。
透地龙于穴星降脉分水处定盘针,在于穴后八尺峦头,即来龙入首,穴星后分水脊上定盘针,定来脉入首,看何宇来龙;其来脉,从何方来龙,属何干支,当以六十龙有吉有凶;其内避“空虚”、“煞曜”、 “差错空亡”。不得相侵为妙;必要趋旺生气,“珠宝线”,一脉贯注,至穴中棺内为佳。
在透地之下,载有三、七、正、五等名称,表示六十甲子占二十四山的份数,每山分为十份,即二百四十分金。如甲子气,七壬三亥,即是说甲子之气,占壬山三份气,占亥山七份气,其他亦可以此类推。这就是所谓“五子气吉凶”,又称“偏正一盘歌”。其中有“正”二十四格,合二十四山正气脉,为“珠宝线”;有“五”十二格,为“火坑”;有“三七”、 “七三”二十三格,为“差错空亡”。丙子、庚子二旬为“珠宝”;甲子、壬子二旬为“差错空亡”;戊子一旬为“火坑”、 “煞曜”。 “火坑”穴必有水蚁,木根穿棺缠尸,冢土枯干,草色如牛粪样。主淫乱少亡孤寡,儿孙忤逆,颠狂,刑害,瘟火,人财耗散,官讼不绝。“珠宝”穴,有生气,红黄光润,五色罗纹,又有紫藤绕棺,冢土草气茂盛。
关于透地六十龙
透地六十龙盘是将圆周360度分为60个分位,即二十四山每两山配五个分位。透地是相对于穿山来说的,意指其为导龙气人穴棺木的干支,名为“天纪”,因为龙气自天而降,故该盘又称为天纪盘,其专论穴星降脉后的束咽处定盘针,在穴后八尺峦头即入首处下盘针,确定来脉入首,束咽近一节属何干支。透地六十龙其用地盘正针,与天盘线位相错平齐。据说透地六十龙为杨筠松裔徒所设立。
透地六十龙排列规律
透地六十龙的干支吉凶原理与七十二龙相同,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透地六十龙的吉凶是由十二宫长生法来推论的。但分金范围七十二龙为大,其以二山配五干支,六十龙自地盘壬山甲子顺旋排列(如下图所示)。

壬子 | 甲子 | 癸丑 | 乙丑 | 艮寅 | 丙寅 | 甲卯 | 丁卯 |
丙子 | 丁丑 | 戊寅 | 己卯 | ||||
戊子 | 己丑 | 庚寅 | 辛卯 | ||||
庚子 | 辛丑 | 壬寅 | 癸卯 | ||||
壬子 | 癸丑 | 甲寅 | 乙卯 | ||||
乙辰 | 戊辰 | 巽巳 | 己巳 | 丙午 | 庚午 | 丁未 | 辛未 |
庚辰 | 辛巳 | 壬午 | 癸未 | ||||
壬辰 | 癸巳 | 甲午 | 乙未 | ||||
甲辰 | 乙巳 | 丙午 | 丁未 | ||||
丙辰 | 丁巳 | 戊午 | 己未 | ||||
坤申 | 壬申 | 庚酉 | 癸酉 | 辛戌 | 甲戌 | 乾亥 | 乙亥 |
甲申 | 乙酉 | 丙戌 | 丁亥 | ||||
丙申 | 丁酉 | 戊戌 | 己亥 | ||||
戊申 | 己酉 | 庚戌 | 辛亥 | ||||
庚申 | 辛酉 | 壬戌 | 癸亥 |
第十一层:二百四十分金盘
二百四十分金是将圆周360度分为240分位,是一百二十分金的两倍,刻度更加精细。据李定信先生研究,二百四十分金是正针十二支气的浓淡、厚薄或衰旺的划分。每山十分,二十四山向共为二百四十分。每宫的正中央称为十分,以十分为最旺盛的气,左右递减为九分、八九、七分……,因此在实用方面每宫则有二十分。因为相邻的两宫,各重复了五分,共重复了十分,加上本宫十分,就是二十分了。例如,子官正中十分,右偏九分八分七分……五分便是与壬官的界缝,余五分与壬官重复;偏左九分八分七分……五分便是与癸官的界缝,余五分与癸官重复,所以在实用方面就是二十分。厉伯韶《分金诗》说:
先将子午定山冈, 再把中针来较量, 更加三七与二八, 莫与时师说短长。
这首诗说明对二百四十分金时用三七或二八就是吉的。这里正针的三七就是中针和缝针的二八,中针和缝针的三七就是正针的二八。三七与二八实际上是同一线位的分金。清李三素的《红囊经》中提到的三针四线,就说明了二百四十分金,三针是指正针、中针和缝针,四线是指一九、二八、三七、四六四线分金。其中以正针、中针和缝针的二八、三七为吉度,余为凶度(如下表所示)。
地盘正针 | ||||||||||||||||||||||||||||||||||
三 | 三 | 三 | 三 | 三 | 三 | 三 | ||||||||||||||||||||||||||||
癸 | 子 | 壬 | ||||||||||||||||||||||||||||||||
七 | 七 | 七 | 七 | 七 | 七 | 七 | ||||||||||||||||||||||||||||
5 | 6 | 7 | 8 | 9 | 10 | 9 | 8 | 7 | 6 | 5 | 4 | 3 | 2 | 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9 | 8 | 7 | 6 | 5 | 4 | 3 | 2 | 1 | |
5 | 4 | 3 | 2 | 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9 | 8 | 7 | 6 | 5 | 4 | 3 | 2 | 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人盘中针 | ||||||||||||||||||||||||||||||||||
二 | 二 | 二 | 二 | 二 | 二 | 二 | ||||||||||||||||||||||||||||
丑 | 癸 | 子 | 壬 | |||||||||||||||||||||||||||||||
八 | 八 | 八 | 八 | 八 | 八 | 八 | ||||||||||||||||||||||||||||
10 | 9 | 8 | 7 | 6 | 5 | 4 | 3 | 2 | 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9 | 8 | 7 | 6 | 5 | 4 | 3 | 2 | 1 | 1 | 2 | 3 | 4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9 | 8 | 7 | 6 | 5 | 4 | 3 | 2 | 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9 | 8 | 7 | 6 |

第十二层:十二次盘
罗盘第十二层即十二次,是指按照日月五星的运行和节气的变化,由西向东白方向,将黄道附近一周分为十二等份。其用途主要有:说明节气的变化、岁星运个的位置和纪年,并以此辨别吉凶。
十二次来历
十二次产生于岁星纪年法,岁星即指木星,它在星空中公转一周的时间是11.86年。因此古人为了说明日月星宿的运行和各节气的变化,将天赤道带地匀地分成十二等份,使得冬至点正好处于某一份的正中位置,这一份即是星纪。
然后由西向东依次排列十二次,每次各有一个名称。古人将每年木星所在的次证录下来,就成了自然的纪年资料。岁星纪年法最初出自《左传》和《国语》。十二次分别指: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中国天文学中还有一种“十二辰”纪年法,与十二次一样有着相同的星空划分方法,但方向相反,即以玄枵为子,然后由东向西依次排列。十二辰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岁星在空中运动速度不稳定,用岁星的位置来纪年不是很准确,因此古人设想了一个与岁星运行方向相反但运行速度均匀的理想星体,并称作岁阴、太岁或太阴,用来纪年。之后又被运用于星命术和星占术,下图所示:

十二次与二十八宿的关系
十二次 | 二十八宿 |
1. 星纪 | 斗、牛、女 |
2. 玄枵 | 女、虚、危 |
3. 娵訾 | 危、室、壁、奎 |
4. 降娄 | 奎、娄、胃 |
5. 大梁 | 胃、昴、毕 |
6. 实沈 | 毕、觜、参、井 |
7. 鹑首 | 井、鬼、柳 |
8. 鹑火 | 柳、星、张 |
9. 鹑尾 | 张、翼、轸 |
10. 寿星 | 轸、角、亢、氐 |
11. 大火 | 氐、房、心、尾 |
12. 析木 | 尾、箕、斗 |
十二次与黄道十二宫
西方国家把黄道南北各8度以内的空间叫“黄道带”,认为是日、月和行星所经之处,由西向东分为十二宫,称“黄道十二宫”。西方古代十二宫与中国十二次用意相同。

十二次 | 黄道十二宫 |
1. 星纪 | 摩羯宫 |
2. 玄枵 | 宝瓶宫 |
3. 娵訾 | 双鱼宫 |
4. 降娄 | 白羊宫 |
5. 大梁 | 金牛宫 |
6. 实沈 | 双子宫 |
7. 鹑首 | 巨蟹宫 |
8. 鹑火 | 狮子宫 |
9. 鹑尾 | 室女宫 |
10. 寿星 | 天秤宫 |
11. 大火 | 天蝎宫 |
12. 析木 | 人马宫 |
十二次用途
十二次在罗盘上并无实际的用处,只是将中国的历史文化收录人罗差中作为中国天文学的一种资料充实其中(如下图所示)。但十二次在其它领域有如下几个用途:

- 指示一年四季太阳所在位置,说明节气的变化,如太阳在星纪,为大寒节气;太阳在玄枵,为冬至节气;
- 说明岁星每年运行所到的位置和纪年;
- 星占家以岁星即太岁所到位置和纪年来判断地方和时间的吉凶,以十二宫附会于中国的十二个区域,以星象的变异来预测地域的吉凶,并附会人事的吉凶。
第十三层:十二分野
古人将天上的星宿与地上的地域相互对应的划分方法就叫做分野,用于预测各个地域和人事的吉凶。
关于分野
分野是中国古代星象学中的重要概念。古人相信天人感应,认为星象的变化与人间的吉凶有密切关系。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把天上的某一部分星宿与地上的某一地域对应起来,即某星宿对应于某州国的地区,这种和天上星宿所对应的地区划分就叫做分野。
《周礼·春官宗伯》记载: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迁,辨其吉凶。以星上变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文中所记正是这种分野情况。分野的方法有多种,如二十八宿分野、五星分野、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野等,但占主流的是二十八宿和十二次分野。《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了列国与二十八宿的对应分野关系,这种早期的分野是按列国来划分的,共有十三个分野。先秦以后,列国消亡,天下统一,分野便用州府替代列国,这一变动反映在《史记·天官书》中,仍是十三个分野。
二十八星宿 | 列国 |
角、亢 | 郑 |
氐、房、心 | 宋 |
尾、箕 | 燕 |
斗、牛 | 越 |
女 | 吴 |
虚、危 | 齐 |
室、壁 | 卫 |
奎、娄 | 鲁 |
胃、昴、毕 | 魏 |
觜、参 | 赵 |
井、鬼 | 秦 |
柳、星、张 | 周 |
翼、轸 | 楚 |
二十八星宿 | 州 |
角、亢 | 兖州 |
氐、房、心 | 豫州 |
尾、箕 | 幽州 |
斗、牛 | 湖州 |
女 | 扬州 |
虚、危 | 青州 |
室、壁 | 并州 |
奎、娄 | 徐州 |
胃、昴、毕 | 冀州 |
觜、参 | 益州 |
井、鬼 | 雍州 |
柳、星、张 | 三河 |
翼、轸 | 荆州 |
罗盘十二次分野
以十二次分野见于《周礼·春官宗伯》郑玄注:
星纪:吴、越;玄: 齐;嫩警:卫;降娄:鲁;大梁:赵;实沈:晋;鹑首:秦;鹑火:周;鹑尾:楚;寿星:郑;大火:宋;析木:燕。
这里将十二次的星空位置与战国列国的地域位置联系起来,从当时的国家疆域划分来看,大致可以吻合。在罗盘上的十二分野是以十二次与国州相互关系来划分的,以十二地支为中各占一份。建立星宿分野是为了星占家观察“瑞祥”的天象,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论衡·变虚篇》谈“荧惑宋心”时说:“荧惑(火星),天罚也;心,宋分野也,祸当君。”但在罗盘上与十二次一样,并无实际的用处,仅是作为一种文化知识的罗列,不过星占家或星命家也用来参考使用风水罗盘。
十二次 | 国州分野 |
1. 星纪 | 吴越扬州 |
2. 玄枵 | 齐分青州 |
3. 娵訾 | 卫分并州 |
4. 降娄 | 鲁分徐州 |
5. 大梁 | 赵分冀州 |
6. 实沈 | 晋分益州 |
7. 鹑首 | 秦分雍州 |
8. 鹑火 | 周分三河 |
9. 鹑尾 | 楚分荆州 |
10. 寿星 | 郑分兖州 |
11. 大火 | 宋分豫州 |
12. 析木 | 燕分幽州 |

第十四层:天盘缝针二十四山
天盘缝针据《罗经解定》记载是畅筠松设立的,其较地象正针衡率位,即顺时针旋转7. 5度,地理家专用来纳水之用。其原理主要运用双山三合五行长生十二宫判断吉凶。用于水流格局的判断,认为旺气位来水吉,去水凶,而衰气位去水反吉。
双山三合五行
双山是就缝针与正针的关系而言的,因为缝针二十四山两山之间的缝恰对正针二十四山的“山”中,例如缝针丙午间缝正对正针午中,缝针两午两山就称为“双山”,缝针丙中至午中与正针午中同为一宫。如水从缝针丙午两山而来去和从正针午山来去是一样的。
三合是指水火金木四局的生旺墓,如前所述是对事物发生发展过程的描述。有申子辰三合水局,寅午戌三合火局,巳酉丑三合金局和亥卯未三合木局。如水局长生在申,帝旺在子,墓库在辰。但由于在缝针中坤申同宫,壬子同宫,乙辰同宫,所以在缝针的双山三合中,均按干维配三合。如在水局中,坤申、王子、乙辰均为五行的水,而坤不属土,申不属金,乙不属木,辰不属土,申子辰和坤壬乙均属水,这便是双山三合五行。
长生十二宫
长生十二宫又叫长生十二神,其在风水学和命相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罗盘中以二十四山的地支为十二部分,配长生十二宫。
长生十二宫名称是:
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
长生十二宫是衡量或描述事物从生到死、从有到无的循环变化过程。如就万物生灭过程而言:胎宫指天地气交,万物萌芽;养宫指地中生长成形;长生指万物生发;沐浴指万物始生,柔脆易损;冠带指万物渐荣;临官指万物生长壮大;帝旺指万物成熟;衰宫指万物始衰;病宫指万物病败;死宫指万物灭亡;墓宫指万物废弃或收藏;绝宫指绝处逢生,物极必反。
在长生十二宫中,以胎养生冠临旺为六秀,生旺临为三吉,衰、病、死、绝为黄泉。以迎生接旺为吉,破旺冲生为凶。
阴阳八局
长生十二宫的使用是以八局的方式,八局分为阳局和阴局:
阳局 | 甲木气 | 丙火气 | 庚金气 | 壬水气 |
阴局 | 癸水气 | 乙木气 | 丁火气 | 辛金气 |
局以后天八卦来分,坎离震兑四卦为阳局,阳局顺旋;巽艮坤乾四卦为阴局,阴局逆旋。明堂纳水是以墓库为水口开始,由此可知十二宫的生旺方。









阳局缝针双山十二宫的水局是:墓宫乙辰,绝宫巽已,胎宫丙午,养宫丁未,长生坤申,沐浴庚酉,冠带辛戌,临官乾亥,帝旺壬子,衰宫癸丑,病宫良寅,死宫甲卯。
第十五层:天盘缝针一百二十分金
天盘缝针一百二十分金的选用原理同七十二龙,均用孤虚旺相、龟甲空亡之说,所以在一百二十分金中,也仅有丙子旬和庚子旬所关联的48个方位可用。
丙子旬(旺相)——正气脉
丙子 | 丁丑 | 戊寅 | 己卯 | 庚辰 | 辛巳 |
壬午 | 癸未 | 甲申 | 乙酉 | 丙戌 | 丁亥 |
庚子旬(旺相)——旺气脉
庚子 | 辛丑 | 壬寅 | 癸卯 | 甲辰 | 乙巳 |
丙午 | 丁未 | 戊申 | 己酉 | 庚戌 | 辛亥 |
第十六层:盈缩六十龙
关于盈缩六十龙
盈缩六十龙为论天气之盘,专为乘气而设,该盘是由近代堪舆家创立的。六十龙的排列与透地六十龙一样,但该盘六十龙分位的宽窄与平分六十龙和透地六十龙不同,其六十分位并非均分,而是以二十八宿浑天星度的多寡来划分制定的,因而大小不一,故称为盈缩。其排列甲子的起始有不同的观点,有的罗盘甲子起于缝针壬中,认为应与其他六十龙、七十二龙一样;有的罗盘则甲子起于缝针亥中,安徽休宁、广东兴宁、包括港台产的部分罗盘均是甲子起于缝针亥中。至于哪个更为正确,尚无统一的意见。如果以时间或顺序作为标准,那么甲子起于缝针王中更为合理,但现有罗盘则是以甲子起于缝针亥中居多。
盈缩六十龙所用
《罗经解定》说:“盈缩龙纳音五行与浑天星度五行相合取用,宜生和忌克泄,以察关煞之间,审空亡差错之位,而验吉凶之应。”
这里说明该层所配纳音五行应和浑天星度五行的生克关系来定吉凶。以纳音五行为主,以浑天星度五行为宾,如庚子龙纳音五行为土,浑天星度五行属金,土生金,即主生宾,为泄龙不吉;又如丙子龙纳音五行为水,浑天星度五行属火,水克火,即主克宾为吉龙。在近代使用中,有些堪舆家则以仙命为主,以六十龙为辅,看生克关系取用。即盈缩六十龙之五行不可克仙命为吉。盈缩六十龙在罗盘的实际应用中也无充足的客观理由。

金 | 火 | 水 | 木 | 土 |
甲子 | 丙子 | 戊子 | 壬子 | 乙丑 |
庚子 | 丙寅 | 丁丑 | 辛丑 | 癸丑 |
己丑 | 戊寅 | 壬寅 | 丁卯 | 甲寅 |
庚寅 | 戊辰 | 辛卯 | 乙卯 | 癸卯 |
己卯 | 丙辰 | 庚辰 | 甲辰 | 壬辰 |
己巳 | 乙巳 | 庚巳 | 辛巳 | 癸巳 |
辛未 | 丙午 | 戊午 | 甲午 | 壬午 |
己未 | 丁未 | 乙未 | 壬申 | 癸未 |
戊申 | 甲申 | 丙申 | 庚申 | 癸酉 |
庚戌 | 壬戌 | 戊戌 | 乙亥 | 丙戌 |
丁巳 | 丁亥 | 辛亥 | 癸亥 | 己亥 |
甲子乙丑海中金 | 丙寅丁卯炉中火 |
戊辰己巳大林火 | 庚戊辛未路旁土 |
丙子丁酉涧下水 | 戊寅己卯成头土 |
庚辰辛巳白腊金 | 壬戊癸未杨柳木 |
甲申乙酉井泉水 | 丙戌丁亥屋上土 |
戊子乙丑霹雳火 | 庚寅辛卯松柏木 |
壬辰癸巳长流水 | 甲午乙未沙石金 |
丙申丁酉山下火 | 戊戌己亥平地木 |
庚子辛丑壁上土 | 壬寅癸卯金箔金 |
甲辰乙巳覆灯火 | 丙戊丁未天河水 |
戊申己酉大驿土 | 庚戌辛亥钗钏金 |
壬子癸丑桑柘木 | 甲寅乙卯大溪水 |
丙辰丁巳沙中土 | 戊午己未天上火 |
庚申辛酉石榴木 | 壬戌癸亥大海水 |
第十七层:浑天星度五行
浑天星度是指周天度数,共有365. 25度,分属于二十八宿,应一年365天。将浑天星度人为地配以五行,就是浑天星度五行了。其五行的分位与盈缩六十龙的分位相同,因均是由二十八宿度数来划分的,且主要是配合盈缩六十龙来使用。
宋开禧历定度的《天机素书》载,星度五行定例见下表。
六十甲子 | 五行 | 度数 | 二十八宿所属度 |
甲子 | 金 | 6 | 室 5. 6. 7. 8. 9. 10 |
丙子 | 水 | 5 | 危 16 室 1. 2. 3. 4 |
戊子 | 火 | 5 | 危 11. 12. 13. 14. 15 |
庚子 | 土 | 6 | 危 5. 6. 7. 8. 9. 10 |
壬子 | 木 | 5 | 虚 9 危 1. 2. 3. 4 |
乙丑 | 金 | 6 | 虚 3. 4. 5. 6. 7. 8 |
丁丑 | 水 | 6 | 女 8. 9. 10. 11 虚 1. 2 |
己丑 | 火 | 5 | 女 3. 4. 5. 6. 7 |
辛丑 | 土 | 6 | 牛 4. 5. 6. 7 女 1. 2 |
癸丑 | 木 | 5 | 斗 21. 22 太 牛 1. 2. 3 |
丙寅 | 火 | 6 | 斗 15. 16. 17. 18. 19. 20 |
戊寅 | 土 | 7 | 斗 8. 9. 10. 11. 12. 13. 14 |
庚寅 | 木 | 6 | 斗 2. 3. 4. 5. 6. 7 |
壬寅 | 金 | 5 | 箕 6. 7. 8. 9 太 斗 1 |
甲寅 | 水 | 7 | 尾 17. 18 箕 1. 2. 3. 4. 5 |
丁卯 | 火 | 6 | 尾 11. 12. 13. 14. 15. 16 |
己卯 | 土 | 3 | 尾 8. 9. 10 |
辛卯 | 木 | 10 | 心 4. 5. 6 尾 1. 2. 3. 4. 5. 6. 7 |
癸卯 | 金 | 5 | 房 4. 5 心 1. 2. 3 |
乙卯 | 水 | 7. 5 | 氐 13. 14. 15. 16 半 房 1. 2. 3 |
戊辰 | 木 | 6 | 氐 7. 8. 9. 10. 11. 12 |
庚辰 | 金 | 5 | 氐 2. 3. 4. 5. 6 |
壬辰 | 水 | 6 | 亢 5. 6. 7. 8. 9 太 氐 1 |
甲辰 | 火 | 6 | 角 11. 12 太 亢 1. 2. 3. 4 |
丙辰 | 土 | 6 | 角 5. 6. 7. 8. 9 太 氐 1 |
己巳 | 木 | 6 | 轸 17. 18 太 角 1. 2. 3. 4 |
辛巳 | 金 | 6 | 轸 11. 12. 13. 14. 15. 16 |
癸巳 | 水 | 6 | 轸 5. 6. 7. 8. 9. 10 |
乙巳 | 火 | 6 | 翼 18. 19 轸 1. 2. 3. 4 |
丁巳 | 土 | 7 | 翼 11. 12. 13. 14. 15. 16. 17 |
庚午 | 土 | 5 | 翼 6. 7. 8. 9. 10 |
壬午 | 木 | 5 | 翼 1. 2. 3. 4. 5 |
甲午 | 金 | 5 | 张 13. 14. 15. 16. 17 |
丙午 | 水 | 6 | 张 7. 8. 9. 10. 11. 12 |
戊午 | 火 | 5 | 张 2. 3. 4. 5. 6 |
辛未 | 土 | 8. 5 | 柳 13 星 1. 2. 3. 4. 5. 6 太 张 1 |
癸未 | 木 | 4 | 柳 9 . 10. 11. 12 |
乙未 | 金 | 6 | 柳 3. 4. 5. 6. 7. 8 |
丁未 | 水 | 7. 5 | 井 28. 29. 30 鬼 1. 2 半 柳 1. 2 |
己未 | 火 | 6 | 井 22. 23. 24. 25. 26. 27 |
壬申 | 金 | 6 | 井 16. 17. 18. 19. 20. 21 |
甲申 | 水 | 5 | 井 11. 12. 13. 14. 15 |
丙申 | 火 | 5 | 井 6. 7. 8. 9. 10 |
戊申 | 土 | 7. 5 | 参 8. 9 半 井 1. 2. 3. 4. 5 |
庚申 | 木 | 5 | 参 3. 4. 5. 6. 7 |
癸酉 | 金 | 6 | 毕 13. 14. 15. 16 半觜半 参 1. 2 |
乙酉 | 水 | 6 | 毕 7. 8. 9. 10. 11. 12 |
丁酉 | 火 | 5 | 毕 2. 3. 4. 5. 6 |
己酉 | 土 | 6 | 昴 6. 7. 8. 9. 10. 11 毕 1 |
辛酉 | 木 | 6 | 胃 15 昴 1. 2. 3. 4. 5 |
甲戌 | 火 | 6 | 胃 9. 10. 11. 12. 13. 14 |
丙戌 | 土 | 5 | 胃 4. 5. 6. 7. 8 |
戊戌 | 木 | 7 | 娄 9. 10 .11. 12 太 胃 1. 2. 3 |
庚戌 | 金 | 6 | 娄 3. 4. 5. 6. 7. 8 |
壬戌 | 水 | 6 | 奎 15. 16. 17. 18. 娄 1. 2 |
乙亥 | 火 | 6 | 奎 9. 10. 11. 12. 13. 14 |
丁亥 | 土 | 7 | 奎 2. 3. 4. 5. 6. 7. 8 |
己亥 | 木 | 5 | 壁 6. 7. 8. 9 太 奎 1 |
辛亥 | 金 | 7 | 室 17. 18 壁 1. 2. 3. 4. 5 |
癸亥 | 水 | 6 | 室 11. 12. 13. 14. 15. 16 |
至于浑天星度五行,则用法较多,也较混乱,除了上述的与盈缩六十龙配合之外,有的用来消砂纳水,如以浑天五行的坐度为主,以来水的浑天星度五行为宾,主克宾便为吉,反之为凶。有的用作格龙,如透地龙克浑天五行坐度。山克穴吉,穴克山凶。但由于浑天星度五行分位与透地龙分位有矛盾,所以这些用法是有很大疑问的(下图)。

第十八层之一:二十八宿分度
根据《汉书·律历志》的记载:二十八宿之度, 角一十二度,亢九度,氐十五度,房五,心五,尾十八,箕十一,东方七十五度(又四分之一度)。 斗二十六,牛八,女十二,虚十,危十七,营室十六,壁九,北方九十八度。 奎十六,娄十二,胃十四,昴十一,毕十六,觜二,参九,西方八十度。
关于二十八宿
古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是以恒星为背景的,二十八宿即二十八组古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的坐标,宿的意思就是场所、住所,这里即指星座。恒星是在天空相对位置不变的星座,行星是在天空中环绕恒星循一定轨道运行的星体。太阳系中有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古人观测行星坐标有黄道和赤道,黄道是太阳在天上运行一周年经过的轨道,赤道是环绕地球表面和地球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圆周线。经过选择,人们确定了黄道附近的二十多个星座作为观察日月五星运行的坐标,即二十八星宿。在地球上看,二十八星宿由西向东排列,似一条环带络绎不绝地通过南方中天的上空(如图)。

二十八宿中,每宿恒星数不同,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如角宿、心宿仅有二三个星,而奎宿、翼宿则都在十个以上。为了便于观察,古人将二十八星宿按四方分为四组,称为四天宫。又为了方便记忆,据天文观测,结合想象,人们将若干星象连为一体,形成了四种动物的形象,即人们常说的四象,又叫四灵兽。二十八宿名称的来历各有不同,但大多是根据其形状和象征意义取名的。如亢宿像一个张开的弓,毕宿像一个捕鸟器,井宿源于井字的形状;如牛宿、室宿又源自于其意义(如下图)。





四天宫 | 二十八宿名称 | 四灵兽 |
东方七宿 | 角、亢、氐、房、心、尾、箕 | 青龙 |
北方七宿 | 斗、牛、女、虚、危、室、壁 | 玄武 |
西方七宿 | 奎、娄、胃、昴、毕、觜、参 | 白虎 |
南方七宿 | 井、鬼、柳、星、张、翼、轸 | 朱雀 |
二十八宿观日法
天上那么多星星,为何定为二十八宿而不定为二十四或三十宿?宿是住所、传舍的意思,作为宿又是谁的住所?这是要回答的问题。现在学术界有两种观点:
一是认为二十八宿是太阳、月亮的住所,因为月亮在天幕恒星背景运行一周(恒星月)长度为27. 32日,约为28天。而以二十八宿作为观测太阳运动的坐标,推测太阳看不到的夜间位置以记时,早在《吕氏春秋》这部书中就有详细记载:
孟春之月, 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
仲春之月,日在奎,昏在弧中,旦在建星中
季春之月,日在胃,昏在七星中,旦在牵牛中
孟夏之月,日在毕,昏翼中,旦鹜女中
仲夏之月,日在东井,昏亢中,旦危中
季夏之月,日在柳,昏心来,旦奎中
孟秋之月,日在翼,昏斗中,旦毕中
仲秋之月,日在角,昏牵牛中,旦嘴中
季秋之月,日在房,昏虚中,旦柳中
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在七星中
仲冬之月,日在斗,昏在东壁中,旦轸中
季冬之月,日在婺女,昏娄中,旦氐中
另一种观点认为二十八宿是土星的住所,因为土星绕太阳系运行一周需二十八年,即每年一宿。
由于二十八宿可作为时间的坐标,古人发明了一种二十八宿记日法,即历法记日以二十八宿作为二十八日周期的方法,以一宿代表一日,二十八宿代表二十八日,这种方法在中国近现代的历法通书中还保留着(下表)。
星期 | 星期四 | 星期五 | 星期六 | 星期日 | 星期一 | 星期二 | 星期三 | 四天宫 |
曜日 | 木 | 金 | 土 | 日 | 月 | 火 | 水 | |
二十八宿 | 角 | 亢 | 氐 | 房 | 心 | 尾 | 箕 | 东方七宿 |
斗 | 牛 | 女 | 虚 | 危 | 室 | 壁 | 北方七宿 | |
奎 | 娄 | 胃 | 昴 | 毕 | 觜 | 参 | 西方七宿 | |
井 | 鬼 | 柳 | 星 | 张 | 翼 | 轸 | 南方七宿 |
二十八宿分度
二十八宿分度并无统一的标准,文献和罗盘所载也多有不同。《瀛海经》、台湾翰辉罗盘及安徽休宁罗盘所载二十八宿分度。
二十八宿 | 分度 | 二十八宿 | 分度 |
角 | 12 | 奎 | 16 半 |
亢 | 9 少 | 娄 | 11 太 |
氐 | 16 少 | 胃 | 15 半 |
房 | 5 半 | 昴 | 11 少 |
心 | 6 半 | 毕 | 17 半 |
尾 | 19 | 觜 | 少 |
箕 | 10 半 | 参 | 11 |
斗 | 23 | 井 | 33 |
牛 | 7 少 | 鬼 | 2 少 |
女 | 11 少 | 柳 | 13 少 |
虚 | 9 少 | 星 | 17 少 |
危 | 15 半 | 张 | 17 少 |
室 | 17 | 翼 | 18 少 |
壁 | 8 少 | 轸 | 17 少 |
二十八宿 | 分度 | 二十八宿 | 分度 |
角 | 12太 | 奎 | 18半 |
亢 | 9太 | 娄 | 12 太 |
氐 | 16 太 | 胃 | 15 少 |
房 | 5 太 | 昴 | 11 |
心 | 6 | 毕 | 16 半 |
尾 | 18 | 觜 | 半 |
箕 | 9 半 | 参 | 9 半 |
斗 | 22 太 | 井 | 30 少 |
牛 | 7 | 鬼 | 2 半 |
女 | 11 | 柳 | 13 半 |
虚 | 9 | 星 | 6 太 |
危 | 16 | 张 | 17 太 |
室 | 18 少 | 翼 | 20 少 |
壁 | 9 太 | 轸 | 18 太 |
二十八宿 | 分度 | 二十八宿 | 分度 |
角 | 12 太 | 奎 | 18 |
亢 | 9 太 | 娄 | 12 太 |
氐 | 16 少 | 胃 | 15 少 |
房 | 5 太 | 昴 | 11 |
心 | 6 太 | 毕 | 16 少 |
尾 | 18 | 觜 | 半 |
箕 | 9 半 | 参 | 9 半 |
斗 | 22 太 | 井 | 30 少 |
牛 | 7 | 鬼 | 2 半 |
女 | 11 | 柳 | 13 半 |
虚 | 9 少 | 星 | 6 太 |
危 | 16 | 张 | 17 太 |
室 | 18 少 | 翼 | 20 少 |
壁 | 9 太 | 轸 | 18 太 |
第十八层之二:二十八宿分度五行
二十八宿分度吉凶,即在三百六十五度之下直接用红黑圈及符号来表示出吉、平、关煞、空亡、差错等。 二十八宿分度吉凶的判断是以五行生克为依据的,但五行的搭配并不统一。基本上是以分度的五行为主,以二十八宿的五行为宾,五行生克吉凶关系
二十八宿五行
二十八宿分度吉凶的判断是以五行生克为依据的,但五行的搭配也并不统一,如柳宿有的五行是火,有的则是土。二十八宿配五行有以下口诀:
角奎井斗原属木 轸壁箕参是水神 氏女胃柳土之位 尤牛鬼娄是金神 翼室紫尾火最旺 四月四日火同情 房虚昂星四君火 张心危壁相火临
二十八宿分度五行
仅有二十八宿五行是不够的,每一分度还要配五行,这样由分度五行与宿的五行生克关系可知二十八宿分金吉凶。分度五行是以金木水火土的次序循环配度数而排五行,每宿第一度为何五行则从以下规则得知:
金
井鬼室参娄亢虚 氏箕斗宿是金逢
木
青帝为首木帝星 心星房宿尽皆同
水
张奎胃昂牛危宿
黑帝月令水吟吟
火
角壁毕柳有何算
火焰连天玄冥通
土
若间中央黄极数 翼轸錯危女土乎
二十八宿生克所用
据堪舆家的说法,二十八宿分度的吉凶判断是以分度的五行为主,以二十八宿的五行为宾,五行生克吉凶关系如下:
宾生主,为生气,吉利; 宾主同,为旺气,吉利; 主克宾,为财气,吉利; 宾克主,为煞气,凶灾; 主生宾,为泄气,凶灾。
五行 | 二十八宿行 | 由第一度起排列分度五行 |
---|---|---|
金 | 奎、鬼、室、参、娄、亢、虚、氐、箕、斗 | 金木水火土 |
木 | 心、星、房 | 木水火土金 |
水 | 张、奎、胃、昴、牛、尾 | 水火土金木 |
火 | 角、壁、毕、柳 | 火土金木水 |
土 | 翼、轸、觜、危、女 | 土金木水火 |
二十八宿分度吉凶的用法并不统一,有的则在罗盘的该层据所推算出来的吉凶结果,直接用符号表示出来吉、平、关煞、空亡、差错等。但二十八宿的这种吉凶的推断在罗盘上并无实际意义,一是二十八宿距地球十分遥远,一个星宿的影响已经十分微弱,一个分度就更不用说了。二是就风水择向来说也用不到这样精细的程度。
虚宿分度吉凶举例:
二十四山 | 子 | |||||||||
虚宿分度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分度五行 | 金 | 木 | 水 | 火 | 土 | 金 | 木 | 水 | 火 | 土 |
衰旺分金 | 旺 | 煞 | 生 | 财 | 泄 | 旺 | 煞 | 生 | 财 | 泄 |
二十八宿 | 虚九度少 金 |
第十八层之三:二十八宿界限
二十八宿界限是指二十八宿在正针十二宫的界限。由于所用历法的不同,这个界限也有差异,近现代的罗盘大多使用宋开禧历所定二十八宿。今引李定信《中国罗盘49层详解》一书据《红囊经》区分的二十八宿界1限并整理如表:
十二支宫 | 二十四山 | 宿度 |
子 | 壬中~癸中 | 危18度28分~女5度11分 |
丑 | 癸中~艮中 | 女5度11分~斗5度31分 |
寅 | 艮中~甲中 | 斗5度31分~尾2度50分 |
卯 | 甲中~乙中 | 尾2度50分~氏0度63分 |
辰 | 乙中~巽中 | 氏0度63分~轮10度88分 |
已 | 異中~丙中 | 轸10度88分~翼0度85分 |
午 | 丙中~丁中 | 翼0度85分~柳7度12分 |
未 | 丁中~坤中 | 柳7度12分~井12度2. 5分 |
申 | 坤中~庚中 | 井12度2.5分~毕8度36. 5分 |
酉 | 庚中~辛中 | 毕8度36. 5分~胃4度30分 |
戌 | 辛中~乾中 | 胃4度30分~奎4度86. 5分 |
亥 | 乾中-壬中 | 奎4度86. 5分~危15度28分 |
以上是“微盘”的主要内容。同是三合盘,“建盘”的主要内容与“徽盘”大致相同。这里再介绍“建盘”中常见到的两层内容。
坐山劫煞盘
这一层是以坐山论吉凶的,故名坐山劫煞盘,其以地盘正针配合使用。该层的排法殊为特别,是将二十四山与十五个干支相配合,其配合方式循一口诀:
巽未申山癸劫藏 辛成居丑庚马乡 震艮逢丁甲见丙 壬猴乾兔丙辛方 坎癸缝蛇已午鸡 丁西逢寅坤亥乙 龙虎遇羊乙猴劫 梨牛龙位永不立
在东汉时期,古人将十二地支配以十二种动物,用于纪年,称为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生于某年的人就肖某种动物。所以上述口诀中的动物即指生肖地支。口诀的意思是,地盘正针二十四山上某建筑坐山所对应的坐山劫煞盘上的某宫即为劫煞宫,那么对应于二十四山上的某山方位是不利的,如果在此方位有不良景观,堪舆家认为即是犯劫煞,是不吉利的。例如建筑坐亥向巳,劫煞宫则为乙,那么二十四向中的乙向如果有不良景观就是不吉利的。
二十四山 | 子 | 癸 | 丑 | 艮 | 寅 | 甲 | 卯 | 乙 | 辰 | 巽 | 巳 | 丙 |
坐山劫煞 | 巳 | 巳 | 辰 | 丁 | 未 | 丙 | 丁 | 申 | 未 | 癸 | 酉 | 辛 |
二十四山 | 午 | 丁 | 未 | 坤 | 申 | 庚 | 酉 | 辛 | 戌 | 乾 | 亥 | 壬 |
坐山劫煞 | 酉 | 寅 | 癸 | 乙 | 癸 | 午 | 寅 | 丑 | 丑 | 卯 | 乙 | 申 |


八煞黄泉盘
八煞黄泉盘又称八路黃泉煞、天干反复黃泉。该盘在近代堪與中应用广泛,其原理出自三合水法,即以长生十二宫“黄泉煞水”而论吉凶。
所谓“黄泉煞水”,是指旺位见去水,使旺气有去无回,生气散耗。所以堪舆家认为建筑凡立旺向,忌水流出临官位;凡立衰向,忌水流出帝旺位。为了便于记忆,堪舆家将其编成口诀:
庚丁坤上是黄泉 乙丙须防巽水先 甲葵向上忧见艮 辛壬乾路最宜忌 坤向庚丁切莫言 巽向忌行乙丙上 艮逢甲癸祸连连 乾向辛壬祸亦然
这个口诀的意思是说,二十四山中的八天干和四维卦作为建筑立向时,周围的水流出水口在哪些方向是不吉利的。如“甲癸向上忧见艮”,即是说当建筑立甲或癸向时,艮方出水是不吉利的。而反过来, “昆逢甲癸祸连连”是说当建筑立艮向时,甲和癸两个方向出水都是不吉利的,所以称为天干反复黄泉(如图和表)。
八干四维 | 甲癸 | 乙丙 | 庚丁 | 辛壬 | 坤 | 巽 | 艮 | 乾 |
黄泉煞水 | 艮 | 巽 | 坤 | 乾 | 庚丁 | 乙丙 | 甲癸 | 辛壬 |


风水罗盘全解
罗盘本质就是一个指南针,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与神灵无关,就像道士的桃木剑,会正确使用它,就会产生神奇,不会使用,做小孩玩具也未尝不可。在风水上肉眼所能分辨的四面八方远远达不到风水操作的需要,而用罗盘用来辨别方向方位,就比肉眼要准确精确得多,它能把方向方位精确到360°圆周的某度上。风水师必备罗盘,必须会使用罗盘。
影响风水吉凶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形峦,肉眼所见;另一个方面是理气,是人类现在的能力所无法感知的气场。风水师就是利用罗盘测出的方位来辨别、推算气场的吉凶,是用来做理气方面的操作的。风水罗盘全解,罗盘本身不能感知气场,但风水师们经过长期的实践思考和总结,归纳出了一套通过操作罗盘和罗盘上标示的数据来推算气场吉凶的方法,像做数学题一样,用罗盘测数据,找出已知条件,然后根据已知条件来演算出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罗盘与学生用的三角板、量角尺一样,是测量的工具。
罗盘上内容非常庞杂,最简单的玄空派罗盘(蒋盘)也有四五层,大型的综合盘多达五六十层,但是某一流派风水也只使用其中的几层,如果你想学风水,在选择罗盘书籍时要选定以介绍所学风水的罗盘知识为主的书,清代的书有王道亭的《罗经透解》,罗国桢的《罗经解定》,当代的书有李定信的《中国罗盘四十九层详解》,程建军的《中国风水罗盘》,白鹤鸣的《风水罗盘逐层解释》。